欢迎您进入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中商首页 >> 可研报告 >> 项目立项审批政策

报告介绍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科技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10月10日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部署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现就加快推进全省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以下意见:
  
  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围绕粮食安全保障需求,深入开展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路径保障。
  
  (一)建立以现代农业技术理论为基础的作物增产理论体系,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支持。深化作物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率相协同的应用理论研究,开展作物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重要农艺性状遗传调控和生理生化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实现分子设计育种和种质突破奠定基础。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机理相关技术应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为实现作物产量和品质目标的精准化、定量化提供理论支持。开展生态环境因子的互作调控、有害生物分子调控机制研究,为病虫害有效防控与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等提供基础理论保障。
  
  (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加速现有技术优化集成,针对不同地域和差异环境条件下超高产、大面积均衡增产要求,开展超高产育种途径、群体质量调控、肥沃耕作层构建、标准化农田水利建设、水肥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与集成示范。开展抗逆高产作物新品种选育与应用、低产田障碍因子消减、咸水亚淡化用于灌溉等重点技术攻关,力争实现技术突破。因地制宜建立支撑不同区域作物持续丰产的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三)突破中低产田改造关键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新的路径支持。扩大“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试验成果应用范围,建立中低产田粮食增产增效综合技术体系。围绕作物生物菌肥、低成本节水灌溉、盐碱地与低产田改良、高效轮作等技术集成,开展盐碱地吨粮田技术模式综合示范,深度挖掘并释放作物增产潜力。组织实施小麦增产科技支撑工程,培育小麦增产新品种,构建应用新体系,建立技术新标准,加大示范应用力度。力争在小麦试验品种、技术、产量上实现新突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二、构建现代种业技术创新体系,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以现代育种技术理论为依托,突破农业新品种培育技术。围绕新品种种植推广,建立技术规范,构建现代种业技术创新体系,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一)建立现代种业创新技术支持体系。加强基础性、公益性育种技术研究,重点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科技攻关任务。扶持公益性育种技术公共研发平台建设,积极推动研发平台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组建作物育种数据库,建立高通量的基因型和表型鉴定技术系统。在作物基因组变异与优良新基因发现、重要性状遗传机理与网络调控机制、优良育种新材料创制等方面努力实现重要突破,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新标记和新种质。
  
  (二)建立多元化育种技术支持体系。强化市场导向,加快推动公益性与商业化相结合的种业技术联合创新,尽快建立基础性研究以公益性科研教学单位为主体、商业化育种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创新机制。继续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小麦、花生、林果等公益性较强的常规作物育种。支持种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组建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优势互补,形成以种质改良为主的前育种研究与商品性开发相衔接的联合育种模式。重点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新兴科技创新组织独立承担攻关任务、实施科技项目,推荐其承担国家科技计划。
  
  (三)构建专业化、集约化、流水线式的育种产业体系。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商业化育种和产业化发展,重点突破新型作物不育系和强优势杂交利用、亲本保纯及繁育、作物机械化制种等关键技术。实施现代种业科技示范企业培育工程,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创新能力、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集团。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和健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引导种业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对作物新品种培育、繁育和应用推广的投资力度,实现良种创新投入的多元化,提升我省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四)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探索建立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重要性状精准鉴定与遗传资源多样性评价等技术系统。完善省级农作物、林木种质资源中心建设,加快组建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中心,建设省级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构建全省生物种质资源保护技术体系。
  
  三、实施绿色农业科技工程,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
  
  (一)开展标准化技术示范,培植优势特色产业。以原产地、原风味、高值化为目标,围绕我省果蔬、畜禽、水产等地方名优特色农产品,着力突破种质优化、标准种植、适宜采收、风味保鲜、规模养殖、产地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健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相配套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实现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品牌化经营和高值化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优势产业。
  
  (二)开展精深加工技术示范,打造高效产业链。以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围绕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资源高值化利用,重点开展主要农产品高值化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与示范。突破农产品活性营养物质提取制备技术,开发高附加值农业精深加工产品,形成一批推动农业产业拓展和农产品价值提升的关键技术和特色产品,提高农业产业质量效益。
  
  (三)加快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实现农业投入品绿色化。提供绿色农业技术保障,重点突破高效生物制剂、生物反应器等农业生物关键技术,加快创制高效新型生物疫苗、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地饲料用酶制剂、生物土壤修复剂等投入品。
  
  (四)突破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重点突破农业化学品(化肥、农药、添加剂等)减量化、水肥利用低影响一体化、重金属原位钝化、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生产措施调控等关键技术,提升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畜禽粪便处理等关键技术,建立高效健康种养模式,实现农产品清洁生产,促进现代农业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发展。
  
  (五)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控制技术,实现安全可追溯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技术创新,重点突破人工智能生产、精准监测控制、农产品药残快速诊断检测等关键技术。综合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条码技术,实现食品链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存储、销售所有环节的信息查询,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保障技术体系。
  
  四、开发智慧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
  
  深入推进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集成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先进农业信息技术优势,构建符合国情省情的农业信息技术研发体系、推广应用机制。
  
  (一)推进农业信息化智能化。以人机物一体化、生命体数字化、装备设施网络化、生产经营智能化为方向,开展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重点加强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农业云服务、移动互联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农业现场信息、动植物生命体信息的数字化检测、关键感知技术及装备和农业无线传感网络、通信技术及装备,开发一批低成本、先进、实用的产品,构建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物联网技术体系。
  
  (二)推进农业管理精准化。推进农业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重点开发农业数据资源优化整合技术,研究数据资源整合标准、统一标识和规范协议等。建设农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开发农业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挖掘等技术,研发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展农业生产过程、环境与资源、市场和消费监测预测,为推进农业精准化管理提供支持。
  
  (三)推进农业生产设施化。坚持用工业化、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快农机装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构建农机农艺紧密融合的生产技术体系。加强节水灌溉、高效收播、农产品贮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机械设施研制,开展设施农业自动化、智能化关键技术和装备的集成示范,提升我省现代农业机械化、装备化和设施化水平。
  
  (四)推进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打造个性化、智能化农产品现代物流技术体系,重点开展生鲜农产品现代物流保鲜技术、农产品物流过程品质动态监测与跟踪技术、农产品物流装备与标准化技术研究,推进智能化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物流装备、工艺、供应链管理、电子交易中的集成应用。加强农产品物流科技园区建设,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设施齐备和服务功能健全的配送中心和科技型物流企业,构建现代农业物流网络体系。重点建设以技术集成、超前引领为特征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创新示范平台、智慧物流研发基地,提升我省现代农产品物流科技发展水平。面向优势产业培育一批规模化、区域性的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重点建设、提升区域性电子交易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形成品牌效应,以现代服务业技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五、加快农业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提升源头创新能力。按照凝炼特色、择优支持、培育成果、促进转化的原则,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增强源头创新实力。强化省部共建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的培育,支持围绕我省农业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前沿性科学研究,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源动力。加快推进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提质升级。落实相关政策,支持重点实验室、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独立单位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科技服务业为技术领域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有关优惠政策。
  
  (二)提升农业企业研发能力。鼓励农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参与或主持农业科技重大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积极推动骨干企业与优势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实质性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共建研发机构,联合开展应用研究。优先支持具有独立研发机构的农业企业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参与创新平台项目建设。产业化目标明确的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
  
  (三)提高成果孵化能力。依托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农高区”)等农业园区和基地,围绕粮食安全、农业资源约束、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等重大问题,加大区域性产业关键技术的引进示范力度。全面推行省级农高区政府授权管理制度,建立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农高区建设发展水平。按照技术引领、成果孵化、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原则,建设国家农业、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立精确灌溉、设施蔬菜、果品和耐盐植物等农业科技新成果展示基地,增强农业产业技术辐射带动能力。
  
  六、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
  
  (一)突出重点带动,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种质资源和管理经验,利用科技部自主、中欧、中俄等专项合作计划,推进我省农业国际科技合作深入开展。重点加强与以色列、俄罗斯、欧盟等农业科技领先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省现代种业、节水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设施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信息化等快速发展。围绕我省农业科技创新要求,组织重点领域、重点国别技术交流对接活动,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农业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人才。依托农业科技国际会展中心、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循环农业国际创新园、滨州中以现代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园等开展专业对接,通过签署重点合作协议,创建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园区和基地,引进重大技术和项目,实现转化应用。充分发挥我省农业科技和产业化优势,支持涉农企业走出去,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集中布局,建立研发机构、生产加工基地、仓储物流设施、营销网络等,促进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产业化开发。
  
  (二)加强与国内优势院校交流,招研引智合作发展。进一步完善省部会商和共建合作机制,针对我省农业优势主导产业链的技术瓶颈,加强与国内一流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技术领域的合作交流。围绕我省农业领域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院士论坛、院士山东行等活动,为加快我省农业创新战略提供咨询,指导开发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充分发挥烟台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中国(菏泽)林产品交易会的农业技术展示和集聚作用,加速转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实现我省果蔬·林木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市场的产业化、国际化。重点开展中国科学院山东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试点建设,针对全省现代农业重点领域进行合作研究,形成一批技术模式和创新典型。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交流,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针对农业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问题,强化产学研对接,打造我省十大农业主导优势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覆盖全省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和各主导产业的创新团队体系。进一步研究完善技术成果、产权评估指标体系,制定产学研合作交流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高层次人才双向流动渠道,开展联合攻关。依托国家级、省级农高区构建现代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交流基地;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型家庭农场构建实用技术合作交流基地。
  
  七、实施农业科技人才工程,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持
  
  (一)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领军人才助推计划和高效生态农业人才团队支撑计划,重点支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农业领军人才、杰出人才,依托农业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和重大科研项目实施,突破行业或领域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构建农业科研中坚力量,打造齐鲁农业科技英才品牌。
  
  (二)支持科技人才开展创新性研究,加快培养中青年拔尖人才。每年遴选并支持一批中青年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开展创新性研究,鼓励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支持一批杰出中青年人才进入国家人才计划,逐步形成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优势创新团队,建设一支科研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三)培养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提升农业产业创新能力。启动农业科技企业人才培养工程,打造一支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团队。完善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有效方式。健全农业企业科技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定向培养人才,支持从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工作、兼职和双向流动。建立与创新成果挂钩的薪酬制度,鼓励农业科技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实行股权、期权激励,推进人才科技产业一体化发展。
  
  (四)培训基层农业科技人才,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科技队伍建设,通过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计划和星火培训计划,支持和培训一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特派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家庭农场经营者,通过学习研修、学术交流和观摩培训等方式提升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五)积极开展对职业农民的科技培训,加快培养知识型现代职业农民。实施创新创业扶持计划,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在农业科技领域开展创业服务活动,尽快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用得上、留得住的本乡本土的农民大学生培养造就成为现代职业农民。
  
  八、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农业技术创新稳步推进
  
  (一)建立健全以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按照“企业出题、先行投入、协同攻关、市场验收、政府补助”的原则,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准确把握科研方向,优先支持创新能力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示范带动作用大的农业科技项目,提高科技经费产出效益。对基础前沿研究和公益性项目主要采取政府无偿资助的方式进行继续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按照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先行投入开展研发项目。完善以农业产业联盟为主体申报、实施项目的模式,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
  
  (二)改革农业科技评价考核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改革农业科技人员绩效和成果评价系统,正确引导科技创新方向。充分尊重农业科技创新规律,改革人才评价制度,将科研人员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实际贡献作为绩效评价的主要标准,向更加注重物化科技成果、专利、品种等自主知识产权和解决现代农业生产关键重大问题转变,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注重农业科技创新质量转变。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与农业企业联合进行科技创新,科研人员在企业研发的科技成果和解决的实际问题纳入评价体系,切实激发科研人员服务产业的内生动力。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评估和交易中心,以市场作为衡量成果价值的重要标准。
  
  (三)健全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业专业技术服务。以农高区为载体创办、引进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专业性农业企业孵化器,为农业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融资、信用评价等配套服务,政府通过委托或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与适当支持。进一步加大公共科技资源面向企业开放的力度,免费提供科技情报服务,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大型仪器设备应用“创新券”等政策措施,支持农业中小微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活动。
  
  (四)加强农业技术成果交易。建立健全各类技术成果和农业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及管理体制,加快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以网上技术交易平台为依托,搭建全省农业技术产权交易和托管平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知识产权有序转让,加快推进寿光果菜品种权交易中心建设,进一步培育种权交易市场,促进我省种业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农业知识产权托管中心建设,开展农业技术成果托管、交易、项目融资和打假维权。推进建设各类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中心,改变现有成果展示形式和供给方式,实现“平台”展示与实物展示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科技资源与市场的有效承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五)完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农业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切实增强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以农作物新品种权、农资等领域为重点,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督相结合,打击侵犯农业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维护生产经营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六)加强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充分发挥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制定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快科技特派员制度化建设和社会化管理。加快推进基层科技创业基地建设,依托农业产业链开展科技特派员创新服务,鼓励科技特派员创办企业、领办实体。集成星火计划、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等农业创新资源,开展果树提质增效、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和畜禽健康养殖等技术示范,加快推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引导科技特派员通过实施科技项目开展服务创业,推动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七)创新农业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重点支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集成水、肥、药减量化技术,提升中低产田改造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大力实施农业良种工程,重点建设公益性育种专业技术平台,开展公益性和基础性种业研究;设立现代种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科技型种业企业培育、商业化育种和种业成果转化。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探索有效路径,重点支持新技术和新成果孵化转化、农业科技园区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发展绿色农业科技。省自主创新科技专项重点支持农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发展多元化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全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库,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入库企业贷款融资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开展农业科技新型信贷产品、质押方式、服务手段的创新和推广。充分发挥省农业科技创业投资公司作用,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开展农业知识产权质押、农地使用权及农机设施抵押等多种抵质押融资方式的试点探索。加快筹建省农业科技产业化基金,探索创新农业科技现代产业投资模式。积极引进海内外有实力的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发起设立私募投资基金、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等方式,参与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查看中商资质>>工程咨询甲级专业

机械 电子 农业 有色冶金 建筑 建筑材料
钢铁 纺织 化纤 轻工 石油天油气 综合经济
火电 通信信息 石化 化工 医药 水程工程
他(旅游工程、商务粮) 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
市政公用工程(市政交通、给排水、燃气动力、环境卫生)

更多>>中商的优势

更多>>典型案例

机械行业 电子行业 医药行业 石油天油气 能源行业
化工行业 轻工行业 纺织行业 化纤行业 有色冶金行业
生态环保行业 建筑行业 农业行业 建筑材料行业 钢铁行业
物流行业 市政工程项目 旅游项目 通信信息行业 电力行业

400-788-9700

服务时间:7天*24小时

中商咨询集团|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品质保证| 客户评价| 网站声明| 媒体合作| 诚聘英才|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意见反馈

客服电话:0755-25193391 25407713 25407622 25417892 25417815 25950389 25950682 25950392

研究报告咨询:400-666-1917 企业上市IPO咨询:400-788-9689 商业计划书咨询:400-788-9700 可研报告咨询:400-788-9700 产业园区规划咨询:400-788-9689

北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41号嘉泰国际大厦B座13层(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深圳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红荔路1001号银盛大厦7层(团市委办公大楼)

Copyright 2003-2014 askc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商情报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578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