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中商首页 >> 可研报告 >> 项目立项审批政策

报告介绍

西藏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计划草案报告

  西藏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计划草案报告
  
  ——2015年1月18日在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原标题:西藏自治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六对抓手”、“六动措施”和“三条底线”,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全面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系列政策措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呈现出“三稳三快三新”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为“快、大、好、强、实、优、稳”的特点,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三稳”即增速稳,预计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完成925亿元、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495亿元、增长12.6%,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物价稳,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3000吨、牛肉1850吨、羊肉200吨,组织采购大米2469.6万公斤,居民主要生活必需品供需平衡;就业稳,预计新增就业4.3万人。“三快”即投资增长快,预计落实中央政府投资353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民间投资达到300亿元、增长30.6%;项目建设快,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特别是“十二五”规划标志性工程项目拉日铁路通车运营,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成投运;贷款增长快,贷款余额呈现“阶梯状”增长态势,预计突破1600亿元。“三新”即开放合作打开新局面,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人间圣地·天上西藏”品牌形象影响广泛;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签订战略投资合作项目16个、总投资36亿元、产量突破30万吨;藏青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近100个,实现产值17.8亿元。
  
  (一)需求增长较快
  
  ——投资持续增长。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元、增长19.8%,其中中央政府投资353亿元、增长30.3%。累计落实“十二五”规划项目投资1642亿元,占“十二五”规划投资2217亿元的74.1%。236个项目累计完工63个、在建148个。拉日铁路通车运营,拉林铁路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改则至革吉、丁青至斜拉山等一批公路建设项目获得国家批复,拉林高等级公路已开工建设路段完成工程总量的75%以上,米林机场至八一专用公路、嘎拉山隧道和雅江特大桥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新增通油路县3个、通油路乡(镇)36个。拉萨贡嘎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成投运。藏木水电站2台机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4台机组发电,多布水电站、羊易地热电站开工建设。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稳步推进。全区电力装机总容量达169.7万千瓦、增长32.4%。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电规划和环评通过国家审查。拉洛水利枢纽工程、雅砻、恰央等重点水库开工建设。拉萨城市供暖实现全覆盖。
  
  ——消费保持平稳。预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3.6亿元、增长12.9%。印发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农牧区市场体系建设方案和南菜北运东果西运主销区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加快城乡网点规划和农牧区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定向刺激消费,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对家电家具采购进行补贴。落实商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93亿元,建成县级配送中心20个、乡(镇)商贸中心69个、农家店1400个,商品流通网络进一步完善,有效促进了农牧区消费市场繁荣。引导区内物资交易会趋于规模化、品牌化,建成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完成30家企业80种产品信息上线工作。建成4个粮油配送中心和13个粮油示范店,销售粮油1140万公斤。
  
  ——外贸合理运行。有效遏制异地企业虚增西藏统计贸易值,完成进出口总额15.79亿美元、下降43.3%。受樟木口岸尼方贸易通道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件影响,边境小额贸易小幅下降,完成进出口总额14.45亿美元、下降1.2%。口岸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吉隆口岸正式通关。
  
  (二)产业运行平稳
  
  ——农牧业基础扎实。农作物播种面积377.02万亩,预计粮食产量达到98.5万吨。农业科技支撑力度不断加大,“藏青2000”等新品种推广56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面积100万亩,良种繁殖面积15.69万亩。农机购置补贴2.85亿元,三项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5%。出栏牲畜660万头(只)、禽类300万羽,肉类产量32.6万吨、奶类产量35.5万吨。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资金20亿元。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总产值23.2亿元、增长9.4%,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24亿元、增长14.3%,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38.6%。落实扶贫农发专项资金25亿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县38个、扶贫项目1898个,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
  
  ——工业经济保持平稳。预计全区工业增加值实现71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3亿元、增长4%。“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2.4亿元,提前超额完成规划投资目标,昌都水泥生产线建设项目基本竣工,日喀则高新雪莲生产线已完成设备安装。重点园区集聚力进一步增强,藏青工业园区加快建设,那曲物流中心累计引进企业96家、注册资金突破5亿元、上缴税收7亿元。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出台专门意见,推动天然饮用水产业做大做强。加大“西藏好水”宣传推介力度,在北京举办了“西藏好水·世界共享”主题宣传活动,中国黄金、三峡集团、光明乳业等一批国内500强企业进藏考察洽谈天然饮用水投资合作开发事宜。预计区管重点国有企业累计利润总额16.52亿元、上缴税金7.22亿元,分别增长60.72%、16.5%。
  
  ——旅游和房地产业发展较快。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狠抓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推动旅游持续升温。接待国内外游客1553万人次、增长20.3%,实现旅游总收入204亿元、增长23.5%。房地产业产销两旺,新开工楼盘37个、总投资92.89亿元。
  
  (三)民生保障更惠
  
  ——社会保障投入大幅增加。投入71亿元,全面落实18项民生政策,新增11项惠民举措。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稳步开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440元提高到54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1750元提高到215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600元提高到3650元。开工建设五保集中供养项目48个、地(市)儿童福利院项目6个。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2万套,9.47万人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向灾区下达救助资金1320万元,调拨价值875万元的救灾物资。农牧民转移就业98.5万人次、劳务收入20亿元。全区公益性岗位使用安置26018个,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96户。居民收入较快增长,预计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471元、22026元,增长14%和8%。全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260.6万人次,在政策层面上实现了社会保障全覆盖目标。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教育“三包”经费标准再次提高,学年生均达到2900元,学生在校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义务教育农牧民子女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惠及38万多名学生。向全区乡(镇)正式在岗教师发放生活补助,月人均补助600元,1.6万余名乡村教职工受益。农牧区医疗制度保持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年人均340元、380元,将22种重大疾病和20种特殊门诊病种纳入保障目录。为273.3万城乡居民、2.8万名在编僧尼免费体检。每月向乡(镇)卫生人员平均发放生活补助600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批准各类创新平台9个,科技服务特色优势产业能力逐步增强。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项目基本完成展陈施工、西藏(拉萨)科技企业孵化器、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县级民间艺术团排练场基本竣工,建成那曲、山南地区图书馆,开工建设山南地区、昌都市博物馆,全区公共文化设施总量比2013年增加192个,服务网络更加完善。“东风工程”加快实施,新闻出版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完成8.4万户广播电视盲点覆盖,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4.78%和95.91%。全区光缆线路达到9.7万公里,乡(镇)通光缆率达到97.8%,61.4%的行政村具备宽带接入能力。
  
  ——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和“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00起、下降41%,死亡262人、下降17%,实现“双下降”。大力实施质量振兴战略,不断强化特种设备、食品安全、执法打假等监管工作,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四)发展支撑强劲
  
  ——财税金融运行稳健。预计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亿元、增长30.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85亿元、增长16.9%。全区各项税收收入174.1亿元、增长17.8%。各项存款余额3089.19亿元、比年初增长23.5%;各项贷款余额1619.46亿元、比年初增长50.2%。信贷投向重点突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08.92亿元、比年初增长44.72%,涉农贷款余额297.26亿元、比年初增长98.09%,扶贫贴息贷款余额214.56亿元、比年初增长近两倍。
  
  ——油电气运运转有序。全社会用电量30.68亿千瓦时、增长9.86%,工业用电量14.63亿千瓦时、增长21.45%,销售成品油60.55万吨、增长5.34%,销售天然气425.66万立方米、增长218.69%。科学调度,合理安排运力,尽可能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时段铁路客货运输需求,完成铁路客运量238.1万人次、货运量508.7万吨。公路交通运输生产有序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客运量4358万人次、货运量1240万吨,公路客运班线县级覆盖率达98.6%、乡(镇)覆盖率61%、行政村覆盖率41%。航空运输生产持续增长,新开辟航线9条,通往区外城市33个,预计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1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1万吨,分别增长14.2%、16.43%。邮政和快递业务收入4亿元、增长41.3%,电信业务总量完成45亿元、增长38%。
  
  ——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组建铁塔公司西藏分公司,通过贷款贴息方式启动了移动通信盲区覆盖工程,639个行政村盲区覆盖任务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6项通信工程建设任务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10亿元,基础通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互联网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和行业信息化建设,启动了互联网信息管控指挥中心、基础教育信息化试点工程、司法审判信息系统等政务信息化工程,基本建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基于北斗卫星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及推广应用等信息化项目。拉萨市纳入创建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
  
  (五)改革协调推进
  
  ——改革任务扎实推进。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量化分解了西藏自治区246项改革举措,明确了2014年的177项重点改革任务。目前,177项重点改革任务均已启动实施,148项已完成和接近完成,29项正在实施;已出台或即将出台各类改革成果275个。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实缴制改为认缴制,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迸发。新登各类市场主体20841户、增长5.98%,总数14.6万户、增长8.7%,注册资本1938.26亿元、增长49.6%。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出台企业所得税政策实施办法,“营改增”试点扩展到铁路运输、邮政和电信领域;建立政府全口径预算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向高寒边远贫困地区重点倾斜机制。全面启动1个国家级和4个自治区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工作。
  
  ——经济合作深入推进。加快招商引资体制改革,修订出台《西藏自治区招商引资若干规定》,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84亿元、项目540个。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中国西藏—尼泊尔经贸洽谈会升格为国家级。自治区政府代表团成功出访尼泊尔,签约5亿美元项目,与尼泊尔合作成立喜马拉雅航空公司,打开西藏航空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窗口。认真贯彻中央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援藏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力度不断加大,落实对口援藏资金36亿元、实施项目695个。
  
  ——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印发实施《西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自治区党委、政府审定通过《西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为全区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起草形成了自治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为“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六)生态环境良好
  
  ——生态建设加快。编制完成《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纲要(初稿)》,启动全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林芝、山南地区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落实江河湖泊生态保护专项资金2500万元,申扎生态草原监测站建成投运,拉萨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一期、雅江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一期和泽当生态监测站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启动“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林业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完成造林绿化124万亩,超出全年计划近10%。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有效控制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审批水利、交通、市政、园区、矿产资源开发等各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87份。强化重点项目环境监管工作,积极推行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对190家企业实施重点监控监督。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对矿产资源开发、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5个专项领域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检查。
  
  ——国土资源管理规范。全力保障全区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3万亩,土地出让收益15.25亿元。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69个县完成农村宅基地调查数据入库,启动曲水、乃东、江孜、白朗四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继续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展矿业权出让招拍挂试点工作。
  
  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新常态下蕴含的新机遇。一是从投资机会看,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策导向有利于西藏自治区市场化运作,在民生型、公共消费型基础设施领域扩大投资,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二是从区位优势看,西藏自治区是国家面向南亚开放的陆路贸易大通道,处在链接“一带一路”的侧枝,具有北借“一带”、南达“一路”的优势,随着国家新一轮沿边开发开放战略实施、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步伐加快,加快边境地区开发开放、口岸贸易快速增长,具有难得机遇。三是从资源禀赋看,西藏自治区清洁能源、天然饮用水、高端旅游、高原特色农产品等比较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政策环境有利,抓住并用好当前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创造的资本流动性充裕、投资机会缩窄的有利时机,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战略投资者,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四是从差异化区域优惠政策看,进一步吃透、抓住、用好中央赋予西藏自治区差异化的金融、税收以及对口支援等特殊优惠政策,对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后劲十分有利;新常态下国家完善区域政策、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为西藏自治区加快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利契机。五是从人口结构看,一方面西藏自治区老年抚养比远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负担轻,百姓对创造财富的贡献、提高生活水平的消费周期长;另一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居民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以城镇为中心的消费服务业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六是从产业发展看,西藏自治区产业发展后发优势,当前承接内地转移的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类项目是调整窗口期,有望创造新的增长点。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加快发展,西藏自治区信息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交通运输的便捷性不断提高,发展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新型生产、商贸业态条件日臻成熟,消费服务业有望带动西藏自治区经济转型发展。
  
  (二)新常态下面临的新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不断显现。新常态下西藏自治区依靠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拉动的增长已显乏力,大规模扩大投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西藏自治区财力较弱、政府性投资主要投向改善民生的公益性领域,投资回报率低、融资渠道窄,客观上束缚了政府撬动社会资本服务重大工程投资的宏观调控运作。消费拉动能力外流加快,以网购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消费对西藏自治区传统商贸服务业态冲击日益显现。进出口贸易受制于交通瓶颈制约、区内生产制造能力弱、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口岸服务水平有限等因素,短期内实现快速发展困难较大。二是投资环境亟待优化、投资效益亟需提高。在新常态难以大规模扩大政府性投资的情况下,多渠道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重要性凸显,深化有利营商的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优质政务服务软环境留住投资,加强法治化建设、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保障投资者预期收益,西藏自治区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三是基础要素支撑能力不足。西藏自治区人才资源短缺、交通和能源等基础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四是维护稳定、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压力较大。反分裂斗争任务依然艰巨;贫困人口占比大,扶贫攻坚任务繁重;自然环境脆弱,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责任重大。
  
  三、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15年全区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按照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663”工作思路不动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突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强化投资拉动、强化改革开放、强化产业支撑、强化扶贫攻坚,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持续良好、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圆满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015年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实现新增就业4.6万人。
  
  四、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5年是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藏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全区经济工作、为“十三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立足“十二五”收尾,着眼“十三五”开局,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定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开拓创新,推动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确保“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保持跨越式发展势头,为“十三五”时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着眼项目收官,加快投资进度
  
  1、加大投资落实力度。充分调动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两个积极性,力争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300亿元、增长20%。积极衔接,主动作为,争取支持,确保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计划中共计121个项目、总投资335亿元尽快得到落实。加强与中央企业沟通衔接,加快落实能源、矿产、通信等规划项目。同时,推行BT、PPP模式,引导民间资本逐步参与西藏自治区社会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市政公用设施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领域、重点产业发展领域的建设和运营,实现民间投资较快增长。
  
  2、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快开工、快建成、快见效,确保规划项目中除按规划只推进前期工作的9个藏电外送项目外,全部落地开工。加快拉林铁路建设,开工建设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确保拉林高等级公路已开工路段、嘎拉山隧道和雅江特大桥改扩建工程等建成投运。开工建设米拉山隧道。推进川藏公路改造整治工程。加大通县油路、通乡油路建设力度,实现村村通公路、镇镇有干线。加强经济干线和农村公路以及农村客运班线建设。加快实施林芝、拉萨贡嘎、昌都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川藏联网延伸工程、藏中电网220千伏网架工程、城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加快农网升级改造、无电地区电力建设,58个县纳入主电网覆盖范围并实现农电代管,加快大古、街需、加查、苏洼龙水电站建设。加快拉洛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湘河、结巴等水库,加大农田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综合配套建设力度。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3、研究储备一批项目。立足“十三五”,紧紧围绕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研究储备一批交通、能源、水利、民生、矿产、生态等重大项目,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储备一批城镇建设项目,争取国家投资在“十二五”基础上翻一番。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特别是京藏高速公路那曲至拉萨段、川藏铁路林芝至昌都段、日喀则至口岸铁路、拉萨新机场、叶巴滩和拉哇水电站以及昌都、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怒江上游水电规划审批。
  
  (二)着眼扩大流通,努力刺激消费
  
  4、完善商品流通网络。进一步优化商贸流通建设总体设计,实施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和农牧区市场体系建设规划。落实好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打造推动区域商贸流通升级加速的“亮点”工程,重点加强农牧区产业基地、专业市场和农畜产品流通设施、储备及市场监测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将区域中心城镇列入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体系、全国重点物流节点城市。抓好“粮安工程”,推进粮油仓储设施、应急体系、检测体系、放心粮油工程建设。
  
  5、挖掘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城乡居民将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即期消费。深入挖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一店多用潜力,积极扶持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特优产品销售渠道,切实解决“工业品下乡难、农产品进城难”问题。专项刺激汽车、房地产消费,促进大宗商品消费稳定增长。及时出台促进西藏自治区快递业发展的意见,对“快递下乡”给予更多的税收、资金支持,帮助快递企业健全县以下快递网络,让更多的农牧民群众享受快递服务便利。
  
  6、促进外贸健康发展。加强与南亚各国的经贸往来,继续用好用活中央赋予西藏外贸优惠政策,确保不出现贸易虚增回潮。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边民互市贸易差别化政策,加大口岸、边贸市场、边民互市贸易点建设力度,改善对外贸易环境,扩大自产品出口和资源性产品进口,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三)着眼高原特色,促进产业发展
  
  7、加快发展农牧业。大力开展青稞增产模式集成推广工作,推广“藏青2000”等新品种115万亩以上,实现粮食总产量100万吨、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加大畜禽良种选育推广力度,力争完成黄牛改良16.5万头、绵羊改良2万只,肉类奶类产量分别达到34万吨、37万吨。加快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推动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开发认证工作,推进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大对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0%以上。不断推进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向纵深发展,力争减少贫困人口8万人。
  
  8、壮大工业经济。抓好工业投资和项目建设,通过总量扩张、提质增效、结构调整,实现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坚持水、电、矿优势资源优先开发、重点发展,培育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支撑产业。扎实做好水源地勘查、水质监测等前期工作,加快编制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规划,加大“西藏好水”宣传推介力度,以要素整合和品牌培育为重点,合理布局天然饮用水产能,加强与国内500强企业合作开发。依托川藏联网工程正式投运,积极参与全国电力平衡,打造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进一步加快外送电源点和电力输出工程前期工作,对国家核准开工建设的水电站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构建以水电为主的战略支撑性能源产业。加快藏青工业园区建设,提高矿产品加工程度,延伸矿业产业链条,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型方向发展。继续做大农畜产品加工业、藏药业、民族手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妥善处理好工业生产和能源保障之间的矛盾,不断强化工业运行电力保障。
  
  9、促进第三产业大发展。积极推动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实施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国际标准、融合发展为主要内涵的“旅游转型升级工程”,打造西藏旅游升级版。立足独具特色的藏文化和高原生态景观,着力构建拉萨国际旅游文化中心、林芝世界生态旅游区、珠峰文化旅游区、雅砻文化旅游区、象雄文化旅游区、羌塘草原旅游区、大香格里拉旅游合作区、陕甘青藏旅游合作区、中尼国际旅游合作实验区。加快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撬动社会资本开发旅游项目。继续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宣传促销活动,认真筹划2015年中印旅游年活动。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增长9.5%,实现旅游总收入240亿元、增长17%。以旅游业为引擎,带动商贸物流、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信息咨询、文化等行业加快发展,培育好以旅游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加快建设拉萨、日喀则、山南、昌都文化创意园区,推进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打响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品牌。积极探索养老、健康、家政服务业发展,抓紧制定市场准入、财税价格、投融资、人才等优惠政策。
  
  (四)着眼凝聚民心,大力改善民生
  
  10、优先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加强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大对农牧区中小学附属工程投入力度。
  
  统筹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县级区域医疗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继续保持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面。加强高原特色领域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突出科技创新支撑农牧业发展能力,推进民生科技进步。加快地(市)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启动实施自治区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促进西藏与内地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创作一批献礼歌舞剧目,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营造热烈的文化氛围。着力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品生产供给,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4.9%、96.03%。
  
  11、着力提升保障水平。坚持把70%以上财力投向民生,其中投入86亿元实施10个方面26项提标扩面政策。继续把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扩大就业创业,鼓励自主创业。新增就业4.6万人、城市调查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坚持城镇转移就业、扶持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三结合,实现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次、劳务收入巩固在20亿元以上。把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帮扶重点,切实解决“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新增公益性岗位3000个。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和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县以下周转房建设进度,大力改善乡村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
  
  12、推进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63所五保集中供养机构,实现全区五保有意愿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完善儿童福利制度,全面建成9所地(市)级儿童福利院机构,实现全区孤儿集中收养率达到100%。进一步加强灾害救助体系建设,开展拉萨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完成55个乡镇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完善救灾预测预警、应急响应、灾害评估等机制,建立村(居)基础数据库。加快樟木口岸和昌都市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加强优抚安置工作,切实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
  
  13、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切实把安全生产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底线”和“红线”,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体系。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强化依法治理。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以高危行业(领域)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深入推进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实现各类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五)着眼增强活力,深化改革开放
  
  14、加快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取消和下放行政职权和审批事项,不断向市场放权、向基层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总结农牧区改革试点经验并进行推广,在坚持“三个长期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推动耕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增加对高寒地区、偏远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推进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加大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力度,吸引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积极探索交通投融资运作模式。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资源开发利益补偿机制。稳慎推进社会领域各项改革。
  
  15、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积极打造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加强吉隆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推进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建设。加大向国家层面协调力度,争取与尼泊尔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积极推进西藏航空有限公司拓展国际航空业务,尽快启动日喀则至吉隆铁路前期可研工作,开辟欧美游客进藏新通道。精心谋划、周密筹备第二届藏博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力争招商引资增长15%以上。继续落实 “五放六支持”政策,激发非公有制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发挥非公经济在繁荣市场、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的功能作用。贯彻落实好中央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经济援藏、教育援藏、就业援藏、干部人才援藏、产业援藏,提升与援藏省(市)的交流合作层次。加快推进青藏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融入陕甘宁青经济一体化,进而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六)着眼美丽西藏,保护好生态环境
  
  16、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成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和环境执法监管,落实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严禁破坏生态、严禁污染环境、严禁浪费资源。探索制定生态环境负面清单,全面推行环境保护考核,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的奖惩机制。全面实施“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启动拉林高等级公路、拉日铁路适宜路段绿化工程,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110万亩以上,确保成活率达85%以上。实施拉鲁湿地三期保护工程。开展水生态补偿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草原保护奖励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协调推进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有效实施。加快林芝和山南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加强耕地保护,把“红线”落地划死,将耕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建设用地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
  
  17、强化节能减排。严格环境准入,严把生态环境关、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严禁“三高”企业和项目进入西藏自治区。强化环境监测监管,加大矿产、水能、交通等重点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加快推进主要城镇和各类园区污水处理厂以及县城和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转运站建设。积极推广使用先进节能技术、节能材料,实施绿色建筑方案,推进太阳能、风能、地热、沼气等能源利用与建筑一体化科研、开发和建设。
  
  (七)着眼长远发展,谋划好“十三五”
  
  18、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立足西藏自治区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总量小、城乡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与内地发展差距大、特殊矛盾突出的基本区情和阶段性特征,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理念,编制好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汇报衔接,指导西藏自治区编制好“十三五”项目规划方案,争取中央更多的支持、更大的投入。
  
  19、配合好中央调研组相关工作。认真总结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积累的基本经验以及存在的差距和困难,积极配合中央调研组开展各项工作,及时、准确向中央调研组提供有关数据、资料等背景材料。认真研究梳理需要中央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八)着眼团结和谐,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20、营造和谐稳定的好局面。继续抓好“两件大事”,既营造科学发展的好局面,又营造和谐稳定的好局面,实现发展与稳定同时抓、都要硬、互促进。全面贯彻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一系列维护稳定的决策部署,坚持“依法治藏”,落实“一岗双责”,强化驻村驻寺工作,深入开展“双联户”评选活动,创新寺庙管理,加强城镇网格化管理,全力以赴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位代表,2015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对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按照区党委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全面推动“十二五”规划实施,奋力推进西藏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圆满实现年度各项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名词解释
  
  1、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主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2、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3、“建设—移交”(BT)模式: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指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

查看中商资质>>工程咨询甲级专业

机械 电子 农业 有色冶金 建筑 建筑材料
钢铁 纺织 化纤 轻工 石油天油气 综合经济
火电 通信信息 石化 化工 医药 水程工程
他(旅游工程、商务粮) 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
市政公用工程(市政交通、给排水、燃气动力、环境卫生)

更多>>中商的优势

更多>>典型案例

机械行业 电子行业 医药行业 石油天油气 能源行业
化工行业 轻工行业 纺织行业 化纤行业 有色冶金行业
生态环保行业 建筑行业 农业行业 建筑材料行业 钢铁行业
物流行业 市政工程项目 旅游项目 通信信息行业 电力行业

400-788-9700

服务时间:7天*24小时

中商咨询集团|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品质保证| 客户评价| 网站声明| 媒体合作| 诚聘英才|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意见反馈

客服电话:0755-25193391 25407713 25407622 25417892 25417815 25950389 25950682 25950392

研究报告咨询:400-666-1917 企业上市IPO咨询:400-788-9689 商业计划书咨询:400-788-9700 可研报告咨询:400-788-9700 产业园区规划咨询:400-788-9689

北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41号嘉泰国际大厦B座13层(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深圳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红荔路1001号银盛大厦7层(团市委办公大楼)

Copyright 2003-2014 askc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商情报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578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