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中商首页 >> 可研报告 >> 项目立项审批政策

报告介绍

宁夏科技厅 财政厅关于加快民生科技发展的实施意见

  宁夏科技厅 财政厅关于加快民生科技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对民生改善的作用,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科技部《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民生科技是涉及民生改善的科学技术,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事业与民生科技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在提高医疗健康水平、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应对突发性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事关民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民生科技事业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后五年是我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提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区域统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都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已成为我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主要抓手,组织实施科技惠民计划,着力开展民生科技创新,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对改善民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将科技成果转化与民众生活紧密联系,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达到降低生产生活成本、提高效益、促进和谐、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基本原则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统筹公共科技资源,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的民生科技工作,力争取得若干重大突破。
  
  --以人为本、夯实基础。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科技人才开发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培养支撑民生建设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支撑发展、惠及民生。在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的同时,把服务民生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积极开放、深化合作。积极开展与科技大省、国家大院大所及国外的科技合作,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向我区聚集,以科技大开放促进科技大发展。
  
  --搭建平台、推动创业。把科技创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搭建创业平台,完善优惠政策,以利益机制为纽带,激发科技人员创业热情,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符合,与重大民生需求相适应的民生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素质较高、创新能力较强、与民生需求基本相适应的民生科技人才队伍;突破一批民生科技领域急需的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一批综合集成技术,推广普及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建立政府主导和市场需求牵引相结合,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民生科技投入体系和多元化社会投融资体系;民生科技成果产出率和转化率明显提高,民生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大幅度提升。
  
  (二)主要任务
  
  --提高健康水平。加快医疗健康科技发展,重视防病、治病先进技术和方法的拓展,突破重大疾病防治、公共卫生防疫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及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育和发展以中回医药、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等为主体的健康产业,加强体育科学和应对老龄化科学研究,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强污染控制、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湿地保护、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修复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加大适用性强、效益突出的重大成果推广应用力度,开展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改善、促进节能减排与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与转化,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针对突发性重大事故与重大自然灾害,加快发展极端气候灾害的精细化预警预报、重大地质灾害的预测监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等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研究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网络,加快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和开发,提高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能力。
  
  --提高公共安全与社会管理水平。建立食品安全主动预防和快速应对目标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大力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社会公用设施和重点行业企业安全运行的科技保障水平,保障生产安全。开展智能交通旅游产业开发等关键技术开发与成熟技术的转化应用,加强核心技术突破、技术系统集成和重大装备研发,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与社会管理水平。
  
  四、实施一批重大民生科技工程
  
  集成国家和自治区人才与资金,着力加强民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一)人口健康领域
  
  --农村和社区卫生适宜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大疾病防治、卫生保健、优生优育等先进实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建立与农村和社区急病救治、健康需求相适应的适宜技术示范工程和医疗技术保障体系。
  
  --重大疾病临规范化综合诊治技术应用研究与转化。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慢性病、地方病、重大疾病为重点,开发早期诊治、药物治疗、个体化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强适宜技术的转化推广。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范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突发疫情处置技术平台,开展症状监测、病原诊断等技术攻关,建立突发疫情预警模型,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与应急救援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优先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技术、流行病防治技术、重大传染病防治技术、职业病防治新技术。
  
  --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技术应用研究。加大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技术与产品开发力度,研制、推广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体育健身新项目、新方法和新产品。
  
  --优势特色中药材品种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甘草、黄芪、秦艽、柴胡、黄芩、葫芦巴等大宗优势中药种子种苗生产、规范化种植、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开展大宗优势中药材炮制技术与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建立药材的炮制标准操作技术规程(SOP),提升中药材原产地加工水平。
  
  --回医药理论与新药研究开发。开展回药文献、医案传承、特色诊疗方法和原理等医药资料的搜集、挖掘和整理。研究开发治疗疑难杂症、多发病特色诊疗技术和回药产品,规范提升特色医疗机构制剂生产工艺;研究开发具有鲜明回族特色、功效确定的保健品。逐步构建集理论传承、临床验证、方剂标准、生产工艺为一体的回族医药产业技术体系。开发以大宗道地药材为主要基源的特色中药、保健食品,培育大中回药产业。
  
  --生物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重点研究利用诱变和基因操作等育种手段加强菌种选育。开展生物反应过程中混合、传质、反应器类型及操作方式等工程因素对生物过程的影响及控制技术研究,提高抗生素发酵工艺技术水平。开展活性更高、选择性更强、安全性更优的发酵衍生新品种及生物药品的研究与开发,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药物、生物制药产品、中药兽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终端产品,开展大宗、特色原料药生产工艺优化。
  
  (二)生态环境领域
  
  --生态保护与恢复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大防沙治沙、脆弱生态区域生态保护、受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城镇生态环境构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力度。
  
  -- 城镇生态环境防御体系建设研究与示范。开展城市绿地系统构建与生态园林建设、绿化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绿地病虫害监测与系统防治技术及示范;开展生态系统变化规律监测研究,城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与土壤修复技术研发示范等。
  
  --湿地生态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沿黄湿地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与区域生态安全关系研究,加强湖泊湿地富营养化控制和治理技术、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及开发利用技术、湿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转化推广。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餐厨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废旧商品回收分拣处理技术与设备、工农业废弃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污染源控制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转化。
  
  --综合节水技术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快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工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技术、城镇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与集成示范。
  
  --城乡规划、建筑节能与居住环境改善技术研发与转化。重点开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长远规划关键技术及动态监控,以节能、节地和节水为先导的城市综合节能和新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集成示范;大规模推广应用节能与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开展既有居住建筑功能提升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提高城市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人居环境。
  
  (三)防灾减灾领域
  
  --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干旱、霜冻、冰雪、雷电、烟雾、沙尘等极端和突发性天气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技术、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技术等。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建立健全地质勘察和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研究开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和应急救灾技术。
  
  --城市和森林火灾消防技术研究。研究开发城市和森林火灾预警预报技术、火灾防治监控报警及应急处理技术、现代消防技术与装备、火灾救援新技术。
  
  (四)公共安全与社会管理领域
  
  --食品、药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转化。重点开展大宗食品、药品安全控制、跟踪、溯源和应急处置技术、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技术、超市食品安全防控技术、食品污染物高新检测技术等的研究与示范推广。
  
  --生产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开发矿生产安全与救援支持技术、交通安全疏导与应急处置技术、高危行业劳动保护关键技术,并根据地区实际,开展成熟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
  
  --社会治安关键技术应用研究。研究开发社会治安监控技术,现代刑事侦察技术等。
  
  --文化旅游科技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开发与集成示范。开展旅游行业技术和服务标准规范研究;开展地方旅游资源、历史遗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开展特色文化旅游的价值利用和推广技术的转化应用;开展红色旅游和回族地区文化走廊旅游服务应用示范,增加旅游产业科技含量,促进城市创新发展。
  
  --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重点开展交通信号控制技术、道路监控技术、道路诱导技术、停车场管理技术、公交智能调度技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技术等的研究与转化。开展交通组织管理技术、城市道路组织技术、车辆GPS定位导航技术、自适应交通控制技术、交通综合信息管理技术等研发与转化。加强高速公路快速养护与智能管理技术研究和应用,进行相关成熟技术的集成示范。
  
  --社会管理创新。重点开展数字医疗、远程教育电子商务、数字社区等方面的创新与应用。借助科技手段,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就业服务模式、社会保险服务模式、养老服务模式、教育公共服务模式等,为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作出贡献。
  
  五、加强能力建设
  
  (一)加强民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围绕民生科技重大需求,结合重大科技专项,大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加大民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力度,培育一批民生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队伍。
  
  (二)强化民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重点围绕人口健康、食品及生物安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公共安全技术、灾害预测预警与综合防御、检验检测等民生科技领域,加大专业化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建立民生科技研究开发机构。
  
  (三)加强民生科技产业化基地和园区建设
  
  进一步完善部区、院地合作共建机制,吸引国家级科研机构、项目和国家部委资源向宁夏聚集。积极推动中卫沙坡头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行列。深入推进自治区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中部干旱带与六盘山区道地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盐碱地改良科技示范区等基地和园区建设,为解决我区重大民生科技问题,提高民生科技创新能力与服务水平,实现科技惠民提供科技支撑与试验示范。
  
  (四)加强民生科技服务机构建设
  
  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开放科技资源,为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生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和科教资源支撑。进一步优化提高创业投资、技术交易、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能力,重点开展需求调研、战略咨询、政策辅导等综合性和专项性科技服务。积极推动各类研发机构、技术服务机构深入基层、民众和特殊群体,提供高水平的民生科技服务,增强民生科技发展能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形成协同联动的民生科技工作推进机制
  
  由科技部门牵头,加强各级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结合相关部门工作职能,形成协同联动的民生科技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科技主管部门牵头、责任单位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及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积极进取,真抓实干,大力推进科技惠民计划的组织实施,共同推动民生科技工作快速发展。
  
  (二)切实加大对民生科技的投入力度
  
  积极贯彻落实公共财政政策,加大对民生领域的科技投入力度,促进民生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和产业化。设立自治区科技惠民计划,积极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民生科技投入体系。政府在财政、税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等方面给予扶持。积极鼓励各种创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及民间资本向民生科技事业和产业集聚,为加快民生科技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三)拓展民生科技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以推动前沿技术的合作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转移、推广应用为重点,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交流。以生物医药、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预警、生态环保、食品安全、重大疾病防控等问题为重点,积极开展实质性的科技合作。在民生科技领域争取建设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立民生科技领域的长效合作机制和平台。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走出去、请进来",实现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四)提高民生科技的宣传和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开展远程人员培训、科普宣传、成果推广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升社会对民生科技的认知水平。大力开展民生科普、民生科技帮扶与救助活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科技的实惠与便利,形成全区上下一盘棋,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局面。

查看中商资质>>工程咨询甲级专业

机械 电子 农业 有色冶金 建筑 建筑材料
钢铁 纺织 化纤 轻工 石油天油气 综合经济
火电 通信信息 石化 化工 医药 水程工程
他(旅游工程、商务粮) 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
市政公用工程(市政交通、给排水、燃气动力、环境卫生)

更多>>中商的优势

更多>>典型案例

机械行业 电子行业 医药行业 石油天油气 能源行业
化工行业 轻工行业 纺织行业 化纤行业 有色冶金行业
生态环保行业 建筑行业 农业行业 建筑材料行业 钢铁行业
物流行业 市政工程项目 旅游项目 通信信息行业 电力行业

400-788-9700

服务时间:7天*24小时

中商咨询集团|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品质保证| 客户评价| 网站声明| 媒体合作| 诚聘英才|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意见反馈

客服电话:0755-25193391 25407713 25407622 25417892 25417815 25950389 25950682 25950392

研究报告咨询:400-666-1917 企业上市IPO咨询:400-788-9689 商业计划书咨询:400-788-9700 可研报告咨询:400-788-9700 产业园区规划咨询:400-788-9689

北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41号嘉泰国际大厦B座13层(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深圳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红荔路1001号银盛大厦7层(团市委办公大楼)

Copyright 2003-2014 askc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商情报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578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