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中商首页 >> 可研报告 >> 项目立项审批政策

报告介绍

山西:国有大企业集团发展“十二五”规划

  太钢集团、山西等省国资委监管的企业(以下称省属企业)和中煤平朔公司(中央企业),是我省国有经济的龙头和骨干,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带动和支撑作用。为推动国有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促进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回顾与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企业现状


  省属企业和中煤平朔公司涉足的产业包括煤炭、焦炭、电力、煤化工燃气、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建筑建材物流贸易金融服务等数十个领域。其中,煤炭、不锈钢、特种钢、煤层气开发、重型矿山装备、高速轮对、汾酒等这些产业、产品能够代表国家同行业先进水平。
  2010年,省属企业的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分别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60%、40%、50%,其中有3户企业营业收入超过千亿,9户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中煤平朔公司2010年营业收入283亿元,实现利润52.5亿元。全省这些国有大企业集团具备资源、资本、资信优势,拥有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人才团队、产业基础和技术力量,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是我省的利税大户和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骨干和依托,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从产业发展上看,省属企业具备以下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煤炭产业居主导地位,优势明显。省属煤炭企业2010年共完成煤炭产量4.1亿吨,占全省的57%,占全国的12%。二是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不断壮大,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和话语权。太钢不仅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而且是全球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高、品种规格最全的不锈钢企业,具备年产1000万吨钢(其中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2010年不锈钢产量占全国的20%,占全球的8%,连续三年雄踞全球之首。省属七户煤炭企业中的阳煤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重组兼并省内外数十家煤化工企业,煤化工合成氨产量达到1300万吨,已占到全国的20%左右,在全国具有相当的控制力。三是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在个别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煤炭企业精细化工、煤制油品、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业快速发展并初具规模。晋煤集团、山西焦煤、阳煤集团、国新能源、国际电力等8户企业集团是“气化山西”的主力军,已铺设天然气、煤层气管网1800多公里,煤层气年产量超过15亿立方米,占到全国的60%。太重集团是我省装备制造企业中的龙头和骨干,其生产的大型起重机、轧机油轴承、无缝钢管轧机、大中型挤压机等都位居国内领先地位。山煤集团是目前全国唯一的高铁轮对生产企业,现已形成5万对高铁轮对生产能力。煤销集团、山煤集团、能投集团、国新能源等企业大力发展以煤炭物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产业,物流贸易量占到了全省的70%。


  第二节 “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伴随着山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层层落实,极大激发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力和发展的活力。省属企业紧紧抓住改革、调整、创新、管理等关键环节,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省属企业资产总额从2005年的2946亿元增加到8883亿元,增长202%;所有者权益从830亿元增加到2873亿元,增长246%;营业收入从1777亿元增加到7420亿元,增长318%;实现利税从258亿元增加到911亿元,增长253%;实现利润从87亿元增加到319亿元,增长267%。省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到全省GDP的17%,五年累计上缴税金约2000亿元,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改革稳步推进。实施了若干个省属企业重组项目,形成了以三级企业为主的大集团架构,培育和发展了一批主业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基本完成440户辅业分离改制和309所自办中小学校分离移交任务,优化了企业资源配置,增强了企业活力。积极实施产权多元化改革,3家企业在A股上市,6户煤炭企业完成债转股改革工作,省煤炭运销总公司实现整体改制,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在省属企业中初步建立。
  三、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已经形成3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4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和1个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级煤炭企业。在煤炭、电力、钢铁等传统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综合高效化发展的同时,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煤焦物流、燃气供应等一大批新型产业迅速崛起,其中焦煤集团、同煤集团、晋煤集团、潞安集团、阳煤集团5户重点煤炭企业的非煤产业营业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47%,比“十五”末提高17个百分点。
  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4户国家级、6户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及其所形成的太钢不锈钢工业园区、同煤塔山园区、山西焦煤古交等10多个循环工业园区,已成为山西循环经济的示范和典型。省属7户煤炭企业实施了循环经济建设项目8类145个,累计完成投资400多亿元,建成项目98个。初步建立起具有山西煤炭产业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五、科学创新能力大幅提高。2010年,监管企业科技活动经费145亿元、研究性试验经费投入73亿元,分别占产品销售收入的3.5%、1.8%;新产品销售收入1045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27.8%。至2010年底,企业集团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12户,占全省的70%;建立省级技术中心8户,占全省的9.6%。有8户企业集团被列为山西省创新型企业,5户企业被定为国家创新型企业。
  六、社会贡献更加突出。省属企业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吸纳就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表率作用。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保障“迎峰度夏”和“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省属企业改革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比重大,现代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规模小,转型项目储备不足;初级产品加工转换、综合利用方面层次低、链条短、附加值低;企业内部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缺乏协作的问题;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融资难度加大;管控体系滞后,大企业集团管控能力弱、机构设置臃肿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第三节 “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总体上看,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复杂变化,加快国有经济转型跨越,既面临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也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从国际看,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呈现新的特征,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有望继续较快增长,但面临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同时,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绿色浪潮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发展模式面临重大转型,我们将面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物质基础的日益雄厚,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孕育发展,为我们转型跨越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经济增长的能源和资源约束进一步增强,对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迫切要求。从省内看,我省进入工业化跃升期、城镇化加速期、节能环保攻坚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期,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循环经济试点省和生态省试点特别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我们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和良好的历史机遇。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省属企业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充分认识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勇敢担当、率先行动,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再造一个新山西”宏伟目标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发挥国有大企业集团在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中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紧紧抓住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端化、多元化、纵深化、低碳化、循环化为路径,大项目带动,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布局,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节 发展思路
 


  ——发挥“五个优势”。发挥资源、资本、资信、技术、管理优势,走高端路线,高起点谋篇布局,实现优势互补、优势嫁接、优势放大,抢占“制高点”。整合、提升现有资源,以煤为基、以煤兴业、以煤兴产、多元发展,推进煤-电-材,煤-焦-化,煤制油、煤气化等多条产业链条向纵深拓展;围绕增强集团综合实力,提升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水平,提高资本市场化运作能力,瞄准经济发展前沿,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潜力产业;充分挖掘、张扬“国有”、“大企业集团”这个资信、品牌以及技术、管理等优势,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引进战略投资者,发挥在发展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环保等新兴潜力产业方面的引领作用,为推进转型发展、实现跨越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实施“八大战略”。实施大集团战略。加快企业与各类市场主体的战略性重组,推进国有资本向重要省属企业和关键领域发展集中,向优势、主导产业集中,向大企业集团集中,形成一批强势、优势、优强企业集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完成总投资1.4万亿元,建设重点项目857个,其中转型发展标志性项目38个,建成工业基地18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88个。加紧实施“双千亿”工程,太钢等龙头企业5年分别完成投资1000亿元、新增营业收入1000亿元以上。实施转型升级战略。以循环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布局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实施联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联动机制,打造集团之间以及产业链之间的协同联动平台。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企业内部产业链的“小联动”;加强战略联盟,积极与央企、省企、民企、外企以及地方经济“大联动”,促进产业链对接、价值链增值,实现功能互补、和谐共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制度创新,健全国资监管体系,创新企业管控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努力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推动产业从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积极开发利用国际国内、省外省内的人才资源,大力推进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大幅提高人才创新能力。统筹推进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和党群工作者队伍协调发展,实现结构不断优化,素质明显提升。实施和谐发展战略。促进企业模范履行社会责任,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做以人为本、和谐共进的表率,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实施党建提升战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建与经济工作、党的组织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融入度,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一、经济增长目标
  “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以上。
  (一)省属企业。
  到“十二五”期末,总资产达到200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达到18000亿元以上,利税达到2500亿元以上,利润达到1200亿元以上,比“十一五”期末分别增长121%、143%、201%和293%。“十二五”期间,规划总投资14441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374%。五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214%,平均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10%-115%。
  (二)中煤平朔公司。
  到“十二五”期末,总资产达到150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220.3亿元,利税达到385亿元,利润达到185.88亿元,与“十一五”期末相比分别增长270.4%、331.2%、161.9%、271.8%。“十二五”期间规划总投资1422.6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888.9%。
  二、转型发展目标
  实现“五个转变”:
  国有经济布局由“初级”向“高端”转变。省属企业重组整合到20户左右,国有资本配置到企业产权链的核心部位、产业链的关键部位和价值链的高端部位,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大部分企业居行业排头兵地位。
  产业结构调整由“线性”向“立体”转变。围绕延伸产业链条和产业多元化发展,以煤兴产与以煤兴业同步,材料加工与加工材料并举,使传统产业得到全面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其中,传统产业比重由68%调整到53%;新兴产业比重由32%调整到47%。省属七户煤炭企业中非煤产业比重由50%左右提高到65%左右。
  发展动力从投资拉动到创新驱动转变。人才队伍规模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素质明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基本建立,取得一批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的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提高科学技术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企业经营模式由“单一”向“复合”转变。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符合企业实际的商业模型和盈利模式,企业内部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工业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进一步延伸,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产业协同进一步加强。
  经济增长路径由“高碳”向“低碳”转变。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提升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围绕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开发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使其成为资源性企业的主导经济。
  三、工作奋斗目标
  (一)实施“双千亿”工程,培育大企业集团。
  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实施10户标杆企业集团“双千亿”工程。即: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建设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新增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以上。太钢、焦煤、同煤、阳煤、晋煤、潞安、煤销、山煤、专业电力企业(国际电力集团和国际能源集团)、中煤集团平朔公司等10户大集团具有资源、技术、资金、管理团队等优势,是这项工程的主体。9户省属大集团 “十二五”规划总投资比“十一五”平均增加1147亿元,平均新增营业收入1209亿元;中煤平朔公司规划总投资比“十一五”增加1278.69亿元,新增营业收入991.52亿元。同时,太重集团列入“双千亿”工程企业系列。
  2010年已进入国内500强的10户企业(太钢62位、焦煤76位、煤销85位、晋煤106位、潞安127位、阳煤128位、同煤144位、山煤259位、山西建工486位)平均排名前移30位。太钢集团和七户煤炭企业进入国内500强前100位。详见下表。


  10户大企业集团“十二五”双千亿工程规划指标表


  单位:亿元

  

序号

企业名称

总投资

营业收入

“十二五”期间总投资

“十一五”期间总投资

“十二五”期间比“十一五”期间增加

“十二五”期末规划

“十一五”期末实现

“十二五”期间比“十一五”期间增加

1

太钢集团

1047

375

672

2000

1100

900

2

焦煤集团

1707

355

1352

2282

1000

1282

3

同煤集团

1359

242

1117

1937

579

1358

4

阳煤集团

1357

346

1123

2081

652

1429

5

潞安集团

2457

360

2097

2225

852

1373

6

晋煤集团

1600

422

1178

2000

605

1395

7

煤销集团

1349

294

1055

2700

1149

1551

8

山煤集团

1102

151

951

1500

320

1180

9

专业电力企业(国际电力和国际能源)

1018

239

779

520

105

415

 

小 计

12996

2784

10324

17245

6362

10883

10

中煤平朔

1422.6

143.9

1278.7

1220.3

273.8

946.5

 

合 计

14418.6

2927.9

11602.7

18465.3

6635.8

11829.5


  (二)打造四张“山西名片”。
  1.以山西省省属煤炭企业为主体,形成集群战略联盟,打造煤种全、规模大、延伸链条长,在煤炭工业中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山西煤炭”名片。
  2.太钢集团大力推进扩张规模,主要做精不锈钢、特种钢,各项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构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钢铁企业,打造国际“中国不锈钢”名片。
  3.汾酒集团依托传统核心技术、醇厚品质,省内外兼并重组白酒资源扩张汾酒系列市场份额,提升竹叶青养生酒品质,冲击国际市场,以汾酒特色文化为主体,打造国际“中国汾酒”名片。
  4.以太重集团为核心,以工程成套为方向,整合产业资源,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以重型装备为主的多元化装备制造园区示范基地,打造“中国山西制造”名片。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5个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5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户,在省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计划中发挥骨干作用。科技投入逐年稳定增长,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8%以上。在我省的优势领域掌握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
  (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将社会责任的理念和要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有机融合,提升企业决策管理水平。继续在贯彻落实国家、省宏观调控政策、规范行业自律、扩大社会就业、维护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使循环经济成为资源型企业的主导经济,率先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在援疆、扶贫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章 企业发展定位与转型重点


  ——太钢集团
  做大做精以不锈钢为精品,特种钢、优质钢为主导产品的钢铁主业,与非钢产业互动发展,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跨入世界500强。重点发展不锈钢、冷轧硅钢、高强碳素系列产品集群,并购省内外钢铁企业,建设铁矿、铬矿、镍矿资源基地,参股合作占有煤炭资源,做强钢铁贸易及新材料产业。
  ——焦煤集团
  以煤炭为基础产业,拓展延伸电力、煤化工为主导产业,加快推进由单一煤电“车间”向立体能源“企业”转变,确定标杆企业,实施追赶战略,打造山西品牌支柱企业、中国优势突出能源企业、国际一流竞争力企业,建设亿吨级现代型国际化能源化工大集团,力争跨入世界500强。重点推进“煤—电—材”、“煤—焦—化”、“煤—气—化”三条产业链向高端发展,重点发展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新型建材和煤层气,开发焦炉煤气、煤焦油及焦化苯的下游产品等,建设15个特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园区,建设10座500万吨以上规模的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其中3-5座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
  ——同煤集团
  以煤炭为基础产业,利用世界最先进的采煤技术,打造最先进的矿井,在转型发展中壮大六大产业,突出建设晋北特色煤化工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基地,重点推进煤炭资源的跨区域、跨国兼并重组扩张,创新提升五个循环经济园区,延伸“煤—电—材”、“煤—电—硅”、“煤—化工”等产业链,力争国内一流、世界领先,建成新型、综合性、世界级能源大集团,力争跨入世界500强。瞄准京津唐地区,延长产业链,以大矿为基地建设几个工业园区,重点发展100万千瓦国产超临界燃煤空冷机组,煤制天然气及甲醇下游产品,新建多晶硅及氧化铝,开发煤地下气化示范性技术,建设7座千万吨级、3个500万吨级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
  ——阳煤集团(含太化集团)
  以煤炭和煤化工为主导产业,带动铝电、建筑建材地产、装备制造业和贸易服务业,形成“主业突出、辅业有序”的产业格局,构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重点推进煤炭和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升级和循环园区建设;建设2-3个千万吨级矿井,300万吨以上矿井产量占到70%;以三维集团为基础,建设精细化工园区,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加大煤层气开发和利用;全面推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整合重组,提升拓展建材地产和贸易服务业;积极介入国家倡导的新兴产业。
  太化集团要以搬迁为契机,依托我省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企业技术人才优势,引进国际国内最先进的煤化工技术,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实现煤的清洁化利用,建设国内最大、国际一流的煤化工龙头企业,构建国家级超大型煤化工基地。一期工程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与新材料(尼龙、化工新材料、异氢酸酯产业、延伸橡胶助剂产业,配套基础化工产业);二期工程建设煤制烯烃及下游高端化工材料项目等。 
  ——潞安集团(含天脊集团)
  以煤炭为基础产业,以新型能源和现代煤化工为主导产业,以建材、装备制造、金融贸易等为支持,形成集中布局、集约生产、集群发展格局,打造成国内领先、在国际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新型能化企业集团,力争跨入世界500强。重点推进煤-油、煤-电、焦-化、高纯硅业-太阳能一体化等大循环工业园区,引进国际、国内著名煤化工企业或相关投资背景的财团,在集团和项目两个层面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对集团增资扩股。重点发展煤基合成油多联产、煤制天然气、烯烃类现代煤化工、垂直一体化硅产业链等。
  天脊集团要以煤化工为主导产业,肥化并举,延长产业链,走新型煤化工道路,加快建设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大型现代煤化工企业集团。重点发展改造和提升传统煤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硝基复合肥、硝基化工产品、尼龙66、聚氨脂材料、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
  ——晋煤集团(含煤气化集团)
  以煤炭为基础产业,煤化工、煤层气、电力、煤机为主导产业,坚持“煤气电化综合发展、建设环保型绿色矿山”,打造“亿吨基地、双千亿规模、百年企业、能源旗舰”的国际大企业集团,力争跨入世界500强。实施固煤、稳肥、扩化、增气、强机、兴电、育新的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煤炭亿吨基地、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煤层气抽采工程、煤泥煤矸石及瓦斯综合利用电厂、煤机成套装备制造。煤气化集团通过与煤炭企业联合重组,以提高煤炭资源保障能力为基础,延伸产业链,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创新煤-焦-钢-电发展模式,构建“以煤为基”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以“气化山西”为契机,做强做大燃气产业,形成“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建设成为中国煤炭精深加工多联产最具竞争力企业集团。
  ——煤销集团(含焦炭集团)
  做大做强煤炭、物流主业,发展“以煤为基”的循环工业园区,壮大煤炭物流业,建设成为现代化亿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力争跨入世界500强。重点推进煤炭整合后阶段工作,构建全省煤炭物流业,形成煤炭-用户、煤炭-铁路-用户、煤炭-铁路-港口-用户的物流网络,加快循环工业园、煤层气、综合利用电厂、地下气化工业性试验、压缩天然气、太工天成IT业等板块发展。
  焦炭集团要抓住山西省焦炭行业资源整合的发展机遇,以国家及山西省鼓励发展的新能源、生物技术、新型煤化工领域有重大市场需求的产品为导向,实现集团焦化生产基地规模的跨越式提升,推进山西焦炭集团向实体经济转型。在 “十二五”期间,把“循环经济园区、产品贸易、运销服务、资源整合”作为山西焦炭集团调整和发展的重点任务。
  ——山煤集团
  构建“开放、高端、智能、生态”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在打造最具创新力的煤炭全供应链、最具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服务商、最具活力的企业融资孵化平台上实现三个新跨越。建设四大煤炭现代生产基地、七大煤炭智能物流园区、五大数字储配煤中心,形成现代生产、智能物流、数字配煤、信息金融、集成服务的煤炭全供应链体系,与太钢、太重、晋机等联合推进高铁轮对制造产业链条,实现高铁轮对、高速齿轮箱集成技术自主化,搭建高效融资平台,孵化和培育新型产业。
  ——国际电力集团
  专注能源行业,倡导清洁发展,以“奉献绿色能源,服务山西发展”为使命,依托超前的战略、有效的管理、先进的文化,成为综合能源投资商、运营商和服务商。坚持发展电力产业,开拓发展燃气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延伸发展冶金、物流、水务、金融产业。 
  ——国际能源集团
  以传统电力产业为核心,发展新能源电力、燃气、水务、参股合作煤矿、旅游等产业,打造具有现代晋商特点的国内最好的大型绿色环保能源企业。重点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热电联产、高参数大容量煤电一体化外送电、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水务、燃气开发、旅游等;尽快完成格盟国际能源公司“A+H”股上市。
  ——太重集团
  以高端化为目标,以国际化为追求,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传统产品的设备成套与工程总包能力,积极开拓市场,加快进入新领域,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拓宽外选式发展道路,形成煤炭与矿山机械、发电设备与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与液压产品、轨道交通设备、冶金机械港口机械海洋工程装备并举发展的多元化产品格局,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
  ——能源交通公司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元参股、资本运作”的投融资运作模式,建立良好的投融资体系,引进战略投资者扩大资产规模,搭建“一个集团、三级管控、五个平台”的集团组织架构。着力发展现代综合物流产业,打造以铁路、公路煤炭物流体系为中心,生产资料物流、普通商品等非煤商品物流为辅助的综合性物流体系大集团;加强与国内外资本市场、大型金融机构和产业集团的对接,完成省部合资铁路投资建设任务。
  ——建工集团
  做大、做精主业,推行BT、BOT、EPC等建设方式,培育国际工程总承包能力,全力推进结构调整、机制再造、转型发展,在经营规模、技术水平和企业成长性方面成为同行业中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重点在工业和民用建筑领域出精品、铸品牌,继续加大省外与国外建筑市场开发,做大房地产开发业务。
  ——中条山集团
  做强做优产业,形成以铜业为主导、镁业、建筑建材充分发展的产业格局,逐步打造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大型有色金属企业集团。重点推进与美国内华达铜矿开发合作项目;重点发展阴极铜、水泥、高纯镁合金等。
  ——汾酒集团
  以清香酒和保健酒产业为本,充分挖掘汾酒“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深厚底蕴,以汾酒文化为载体,加大品牌建设,进入全国白酒业企业前三名,打造世界酒文化国际品牌。重点发展清香酒和保健酒,构建原料基地、白酒生产、销售、零售酒店及相关产业链条;覆盖全国市场区域,开拓国际市场。
  ——国新能源集团
  以燃气开发利用为主导产业,煤炭运销为基础产业,贸易为第三产业,并主动参与水泥产业整合,超前布局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产业,打造行业一流、管理一流的质量效益型企业集团。重点发展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氢气开发、“四气合一”战略等,尽快完成山西天燃气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
  ——中煤集团平朔公司
  以平朔亿吨级矿区建设为契机,推进东露天矿、丰予矿井、马营堡矿井建设,打造特大型露天开采煤炭集团;以发展电力、煤化工、循环利用等产业为主线,延伸煤炭产业链条,以开采煤、延伸煤、升华煤为目标,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建设生态、矿区服务、非煤、基础设施项目和区域现代物流中心。


  第四章 产业转型发展主要任务、总体布局
  第一节 主要任务


  省属企业产业发展要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模式和基本路径,发挥优势,抢占“制高点”,走好“七条路径”。
  一、以基地、园区建设为载体,将煤炭、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有机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区域大循环、产业“全循环”。
  二、以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为核心,以扩大煤炭装备制造规模为重点,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实现煤机由“买入”向“输出”的转变。
  三、以整合现有资源为纽带,在物流关键节点布局、设点,提高现代物流水平,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四、以高耗能产业清洁生产为动力,针对性地研发生产环保装备、产品,提高产业化水平,占领节能环保产业制高点。
  五、以“气化山西”为契机,提高煤层气抽采、利用水平,加快管网和销售终端建设,推进“四气合一”。
  六、以产业规模化为目标,利用传统产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成本优势,“无中生有”,借力发力,扩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规模。     
  七、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发挥核心企业带头示范作用,研发并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在高科技领域抢占一席之地。


  第二节 总体布局


  根据晋北、晋中、晋东、晋西、晋南五大区域资源禀赋特点,在晋北地区,主要布局煤炭、煤电、氧化铝、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煤炭物流等重点产业项目;在晋中地区,主要布局不锈钢、特种钢、装备制造、煤炭、煤焦气化、煤制烯烃、煤制气、煤电、煤炭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项目;在晋东地区,主要布局煤炭、煤制油、硅产业、煤制化肥、煤层气、煤焦气化、煤电、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项目;在晋西地区,主要布局煤炭、煤焦气化、煤电、钢铁、氧化铝等重点产业项目;在晋南地区,主要布局煤炭、煤电、焦化、精细化工、钢铁、铜冶炼与加工等重点产业项目。
  一、煤炭产业
  着力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省属现代化矿井基地,成为国家三大煤炭基地的主体;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抢占煤炭开采产业链高端,建设省外、国外煤炭生产及循环经济基地。
  在煤炭产业转型方面,根据矿井的条件,因地制宜。大矿立足资源的“循环发展、就地转化、价值提升”三大核心任务,实现“四个接轨”:一是与现代工业园区接轨;二是与现代物流接轨;三是与现代农业接轨;四是与城镇化建设接轨。小矿在加快技术升级、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同时,实现“四个一”的目标,即:“修一条公路、建一座大棚、绿化一座荒山、扶植一个新农村”,坚决保持矿区的原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到2015年,形成一批500万吨级和千万吨级高产高效大型煤矿,完成整合矿井现代化改造。煤炭总产能规模达到10.25亿吨/年(包括潞安新疆基地5500万吨),总产量达到8亿吨以上,占全省规划产量的80%,占全国规划总产量的20%以上。中煤平朔公司“十二五”末产量达到1.45亿吨。
  二、煤化工产业
  煤化工产业是煤炭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利用我省煤炭、煤层气、焦化等资源优势,继续巩固基础化工化肥类产品在全国的领导地位,增强市场话语权,同时,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以劣质煤、节约水、煤层气为主,突出多联产、高端化,大力发展煤化工、燃气化工、精细化工及焦化下游产品,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高端产品,实现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建设百万吨级标志性大装置,发展全国性龙头大企业。
  到“十二五”末,依托三大煤炭产业基地,在省内建设一批煤化工工业园区(其中包括焦化工业园区)。产业链条完整、合理,年转化煤炭达2亿吨以上。现代煤化工产品营业收入要占全部煤化工营业收入的75%左右。
  三、电力产业
  充分利用山西煤炭资源禀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重点推进煤电一体化。优先选用中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鼓励60万千瓦及以上大容量、高参数、环保节能机组的建设,推进传统火电升级,扩大外送市场容量。大力推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煤层气、矿井瓦斯、焦炉煤气、太阳能、风能、水电建设,实现电力产业转型发展。
  围绕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电基地,形成规模化坑口外送电源布局,总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因地制宜建设低热值煤发电装机,总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结合城市热电联产和新能源发电,在晋北建设300万千瓦以上的风力发电,在全省建设600万千瓦以上的热电联产装机。到“十二五”末,省属电力产业装机容量力争达到4500万千瓦,与2010年相比增加3000万千瓦以上,其中:大型煤电基地1000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超过1000万千瓦,热电联产6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超过400万千瓦。
  四、装备制造产业
  省属装备制造产业要瞄准现代领域,突出协作、突出服务、突出创新。
  围绕煤机、轨道交通、重型机械、新能源设备、液压元器件(系统)、化工装备制造六大产业板块,构建我省现代装备制造体系,形成以太重集团、山煤集团、阳煤集团为主体的太原地区超大型机械装备制造生产基地。一是以太重集团为主体,积极整合省内煤机资源,建设国内最大集煤炭井上(露天挖、掘、运,洗、选)、井下(采、掘、支、运、安全)及煤化工全产业链装备的世界级成套装备制造基地。二是积极促进太重集团与智奇铁路设备公司的重组合作,打造以太原为中心的世界知名高速轮对总成制造基地。三是以太重集团为核心,形成重型机械、工程机械、风电装备等重工制造基地。四是拓展港口机械等装备,形成太重天津临港重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五是榆液集团实施“退城入园”,建设太重榆次液压工业园区。六是以阳煤丰喜化机为主体实施高端煤化工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太原化工及其装备制造圆区。到“十二五”末,形成重型矿山、大型铸造锻件、千万吨级及以下煤矿综采和洗选成套设备400万吨制造能力,10万吨高铁轮对制造研发能力。 
  五、燃气产业
  利用我省“气化山西”的契机,省属燃气产业重点推进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四气合一”战略。煤层气以晋城矿区、阳泉矿区、潞安矿区、离柳矿区、西山矿区等五大煤层气抽采利用区为支撑;天然气重点利用“西气东输”、“陕京一号”、“陕京二号”等管线给我省预留口供应天然气;焦炉煤气以焦煤集团的焦炉煤气甲烷化循环园区项目、煤销集团焦化园区等为重点;煤制天然气以同煤集团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为示范,进一步进行推广,实现我省市县的气化全覆盖。
  “十二五”期间,省属企业煤层气(瓦斯气)利用量占总开采(抽放)量的比重提高60%以上,供气能力达到450亿立方米。新增输气管道里程4000公里,省级天然气煤层气干支线管网达到5000公里,年输气能力220亿立方米,实现全省所有市县全部气化,气化覆盖率达到100%(包括CNG供气)。
  六、物流贸易产业
  省属物流产业以煤炭经销物流为中心,整合上中下游物流环节,构建大物流网,形成全供应链模式,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体系。能源交通公司通过整合重组地铁、能源、物产、汽运集团,打造以铁路煤炭物流体系为中心,生产资料物流、普通商品等非煤商品物流为辅助的综合性物流体系;山煤集团、煤销集团继续发展壮大煤炭经销物流,生产供应物质物流和国际物流板块。
  到“十二五”末,省属企业建设一批现代化战略装车点,重点布局在中南通道、太兴铁路和吕临铁路等沿线,新增装车能力达3亿吨以上。打造若干条千万吨级的公路煤炭物流通道,建设一批LNG、CNG燃气加气站,使物流成本占煤炭产业生产总成本的比重降低10个百分点。省属煤炭物流规模占全省物流贸易总规模的比重提高10%以上。
  七、冶金产业
  冶金产业各企业加快从产品制造商向材料服务商的转型,围绕生产,发展生产服务业和深加工产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省内资源,逐步提高产能。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增强矿石等资源的全球配置和保障能力。
  建设发展以太钢集团为主的钢铁精品、中条山阴极铜、同煤大同钢铁、阳煤氧化铝与电解铝生产基地;海外巴西铁矿、澳大利亚铁矿、缅甸贡山镍矿、美国内华达铜矿等和国内袁家村铁矿、中条山铜矿等两大矿产资源保障基地(主要战略矿资源自给率达50%以上)。到“十二五”末形成钢产能3500万吨(其中不锈钢450万吨)、铜产能35万吨、氧化铝产能200万吨、电解铝产能50万吨、金产能3吨、银产能150吨。
  八、新能源、新材料及其他产业
  加快省属企业在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整体布局、分类发展、各有侧重、协同推进,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以煤为基,发挥硅、铝等资源优势,将资源综合利用向深加工拓展,发展循环新材料产业;发电向高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延伸,发展光伏产业链、铝产业链;发展LED、电缆等高科技新能源产业。
  “十二五”期间,培育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链,打造产业基地,建成一批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重大项目。


  第三节 重点项目和标志性项目


  一、857个重点项目
  省属企业规划期内投资重点项目857个(新建项目673个,续建项目184个),总投资14441亿元;中煤平朔公司规划重点项目75个,总投资1423亿元,是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建设的主要支撑项目。
  二、40个转型发展标志性项目
  转型发展标志项目在煤炭资源深加工转化和产业链延伸上有重大意义,属资源、环境、资金、市场、技术等支撑条件成熟,已开工建设和“十二五”期间计划开工建设的,产业关联度大、带动系数高、有规模经济效益和转型发展战略意义的项目。40个转型发展标志性项目中省属企业38个,中煤平朔2个。


  第五章 投资收益与资金保障
  第一节 投资估算及收益预测


  一、规划总投资
  “十二五”期间,省属企业规划总投资14441亿元,其中非煤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1300亿元,占总投资的78.2%;中煤平朔公司规划总投资1422.6亿元,其中非煤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136.15亿元,占总投资的79.9%。
  二、“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开工项目
  各企业规划新开工项目情况见下表。


  “十二五”期间企业规划新开工项目分年度实施表
 


  单位:个

 

企业名称

“十一五”开工

2011年开工

2012年开工

2013年开工

2014年开工

2015年开工

太钢集团

19

20

3

5

 

 

焦煤集团

9

13

13

12

5

13

同煤集团

14

6

13

6

5

6

阳煤集团

52

57

22

12

1

52

潞安集团

11

24

6

2

 

8

晋煤集团

27

91

14

5

7

52

煤销集团

11

19

14

4

4

11

山煤集团

3

14

2

1

 

 

国际能源

1

18

2

2

 

3

国际电力

11

16

14

6

 

 

太重集团

12

5

 

 

 

 

能源交通公司

5

15

10

3

6

2

国资有限公司

1

2

2

1

 

1

中条山集团

3

 

1

2

 

 

汾酒集团

 

2

 

 

 

 

经建投公司

 

1

 

 

 

 

经贸资产公司

 

 

1

1

 

1

国新能源

4

7

 

 

 

 

山西投资集团

1

2

 

 

2

2

小计

184

312

117

62

30

152

中煤平朔

2

39

22

5

3

4

合 计

186

351

139

67

33

156


 


  三、规划投资和收益
  “十二五”期间,各企业规划投资和收益预测见下表。


  “十二五”期间企业规划投资和收益预测表
 


  单位:亿元
 

 

企业名称

项目数

项目总投资

规划期投资

新增销售收入

新增利润

太钢集团

47

1100

1047

900

65

焦煤集团

65

2056

1707

1282

130

同煤集团

50

1788

1359

1449

109

阳煤集团

196

1530

1357

1430

102

潞安集团

51

3811

2457

1460

205

晋煤集团

197

3264

1860

1741

200

煤销集团

63

1610

1349

2168

125

山煤集团

20

1102

1102

1180

135

国际能源

26

630

316

90

8

国际电力

47

730

702

355

24

太重集团

17

150

150

380

18

能源交通公司

41

650

650

615

69

国资有限公司

7

22

22

18

0.5

建工集团

 

16.8

16.8

 

 

中条山

6

85

85

154

6

汾酒集团

2

60

60

55

1

经建投公司

1

30

30

20

0.3

经贸资产公司

3

13

12

4

0.2

国新能源

11

80

80

150

8

山西投资集团

7

96

43

13

1

小计

857

18834.8

14441

13464

1207

中煤平朔公司

75

 

1422.6

 

 

合 计

932

18834.8

15863.6

13464

1207


  

    注:新增年营业收入和新增年利润为项目投产后可新增的营业收入和利润。


  第二节 资金保障


  省属企业“十二五”期间总投资14441亿元,比“十一五”期间总投资3046.3亿元增长374%。2006年至2009年大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均超过了65%。“十二五”期间投资规模大,资产负债率高,筹融资任务艰巨。
  一、总体要求
  保证企业战略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改善集团资产负债率过高和一股独大的现状,资产负债率一般不超过70%;构建资本运营和金融保障服务体系。
  二、 工作重点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功能作用,集中解决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及资源整合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一要开阔视野,创建供应链金融新模式,推动金融资本经营突破发展。鼓励成立“集团投资基金推进委员会”机构,打造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国内金融机构合作创立股权投资基金。
  二要对省属企业的8户资产经营公司进行重组整合,培育省属企业的投融资平台。
  三要加强企业资产的整合管理,对优势资产进行扶持、弱势资产进行改造、劣势资产进行淘汰。对经营不善、市场前景暗淡的企业坚决破产清算或折价出售,保持资产优良率。
  四要积极开展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运作,通过对品牌、信誉、经营权、采矿权、土地使用权、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运作,盘活资产,筹措资金。
  五要提升公司治理和管理控制水平。在组织结构层面秉承国际化理念,对公司的组织机构进行科学规划,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投资公司实际需要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重建,减少管理运行过程中的摩擦阻力。在实践中探索高效的资产经营管理、投融资管理、项目孵化的新模式、新方法。
  三、筹资方式
  (一)政策性融资。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
  (二)直接融资。包括几个方面:1.集团层面增资扩股。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的财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在集团层面增资扩股;2.引入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引入资金,改善股权结构;3.新建项目股权融资。推进新项目的股权多元化,在项目层面引入战略投资者或项目合作单位,进行发展资本金的补足;4.IPO或借壳上市。按照“A股为主,突破境外”的思路,通过首发、买壳等多种途径,加快推进省属企业境内外资本市场调整机遇。晋煤集团、阳煤集团阳煤化工要加快推进上市工作;省煤销集团完成收购上市公司太工天成控股权后,要尽快实施有关资产与上市公司重组,山西焦煤集团要结合债转股工作,抓紧推进股权重组上市面上进程,各企业集团的中小企业要积极争取到创业板上市,有效盘活资产;5.整体上市。通过收购子企业的优质资产项目,提速集团主业整体上市的进程,提高集团资产证券化比重,加快资源整合,择机、逐步把优良主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主业板块或集团整体上市;6.增发扩股。西山煤电、国阳新能、潞安环能等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平台,通过增发扩股等方式申请再融资;7.债券融资。增加债券市场融资规模。
  (三)间接融资。包括几个方面:1.银行信贷。通过与大银行建立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争取获得大银行的一揽子融资信贷额度。2.信托等其他融资。以集团公司为主体进行多渠道、多方式、组合式债权性融资。
  (四)内部融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集团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的资金归集度,扩大内部资金融通的规模,同时推进集团内成员单位之间的交叉持股,缓解外部融资约束;
  融资中要特别注意:谨慎债权性融资,鼓励权益性融资,以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防范财务风险。 

         
  第六章 深化省属企业改革 增强企业活力


  省属国有经济要坚持“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公司公众化、治理商业化、管理科学化、发展内驱化”的改革方向,围绕“体制科学、机制灵活、管理高效、运行规范、动力持续”的改革目标,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和调整,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保障。
  一、继续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继续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省属企业争取整体上市;已经实现部分业务上市或主业整体上市的省属企业争取分步实现整体上市;少数涉及国计民生、需要国有经济继续保持绝对控制地位的企业,由国有资本互相参股,或国有产权相互置换,不断优化股权结构;有必要保持国有独资的企业要加快公司制改革。规范上市公司运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探索企业主业整体上市后,集团总部与上市公司总部功能的融合方式。加强与央企和世界500强企业的合资合作,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省属企业改革。
  二、加快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步伐,健全省属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形成权责明确、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中国特色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加强董事会建设,在部分省属企业集团或股份公司开展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完善外部董事制度,逐步取消董事会与经营层交叉任职,健全董事选聘、评价、考核和培训机制。
  三、不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切实转化企业经营机制
  完善组织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企业领导人员遴选方式,加强对企业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综合考核评价,加大各类人才市场化选用机制;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机制;坚持收入分配与业绩考核紧密挂钩,深化全员业绩考核,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探索建立适应国情和省属企业实际情况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增大对企业关键人才的激励力度。
  四、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推进省属企业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成为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继续推动强强联合重组,打造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引导规范省属企业对外并购和合作。深入推进省属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重组后的深度整合,持续开展业务结构调整与组织变革,构建完善集团管控体系,加强总部功能建设和制度建设,创新商业模型和盈利模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省直部门所属企业脱钩改革,在对脱钩企业进行全面改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兼并重组,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
  五、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创新,全面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强化企业战略管理,完善专项职能管理,狠抓基础管理。深入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广泛开展对标管理,大力推进价值管理,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提高集团重大风险管控能力;加强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加大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力度。加强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等基础管理工作,持续开展管理诊断、流程再造、运营转型等管理改善活动,完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研发管理的水平,夯实企业管理基础。
  六、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加快解决企业办社会职能、厂办大集体、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历史遗留问题、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等。尽快一揽子解决省属企业的债转股问题。抓紧解决一批历史欠账,帮助企业减轻历史包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省国资委和省属企业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开展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同时要积极争取有利的政策支持,同步推进人才、科技、安全稳定和党的建设等各项保障工程,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积极探索和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完善与企业体制创新相适应的有效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途径和方式,加强省属企业战略规划和投资管理,促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避免无序竞争。充分发挥外派监事会作用,提高监督的全面性、科学性、有效性。围绕省属企业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加强政策研究,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完善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薪酬管理、中长期激励的有关政策,加强激励约束,激发企业活力。
  二、活化人才引进、培养、任用、评价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建立健全人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完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企业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开发、选拔任用、评价发现、流动配置、激励保障各项工作,以企业家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着力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加快形成企业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实施“科技创新跨越工程”,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能力
  推动企业深刻把握本行业未来调整发展方向,加强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煤化工、冶金、矿产开采等领域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推动产业从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切实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步伐,实现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积极争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政策,探索新型发展模式
  积极争取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政策,探索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方式走出资源转型的路子,在资源性产品价格、科技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工业新型化。
  五、实施安全稳定保障工程,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
  加大对省属企业安全稳定工作的督促力度,督促省属企业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分工负责的安全稳定工作领导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坚持每季度的省属企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全会制度,对重点信访问题进行分析研判,落实包案领导,明确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查看中商资质>>工程咨询甲级专业

机械 电子 农业 有色冶金 建筑 建筑材料
钢铁 纺织 化纤 轻工 石油天油气 综合经济
火电 通信信息 石化 化工 医药 水程工程
他(旅游工程、商务粮) 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
市政公用工程(市政交通、给排水、燃气动力、环境卫生)

更多>>中商的优势

更多>>典型案例

机械行业 电子行业 医药行业 石油天油气 能源行业
化工行业 轻工行业 纺织行业 化纤行业 有色冶金行业
生态环保行业 建筑行业 农业行业 建筑材料行业 钢铁行业
物流行业 市政工程项目 旅游项目 通信信息行业 电力行业

400-788-9700

服务时间:7天*24小时

中商咨询集团|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品质保证| 客户评价| 网站声明| 媒体合作| 诚聘英才|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意见反馈

客服电话:0755-25193391 25407713 25407622 25417892 25417815 25950389 25950682 25950392

研究报告咨询:400-666-1917 企业上市IPO咨询:400-788-9689 商业计划书咨询:400-788-9700 可研报告咨询:400-788-9700 产业园区规划咨询:400-788-9689

北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41号嘉泰国际大厦B座13层(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深圳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红荔路1001号银盛大厦7层(团市委办公大楼)

Copyright 2003-2014 askc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商情报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578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