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中商首页 >> 可研报告 >> 项目立项审批政策

报告介绍

湖北: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北汽车工业大省,汽车产业是湖北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加快全省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化”融合,提升整体竞争力,促进全省汽车产业快速度、大规模、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实现由汽车大省向强省的转变,特制定《湖北省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全省汽车产业紧紧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宏伟目标和“两圈一带”、“工业兴省”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探索和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开拓进取,克难奋进,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各种严重自然灾害影响,产业发展步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在激烈竞争中创造了发展优势,在抢抓机遇中培植了发展后劲,已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总量快速增长,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突出

  截至2010年底,全省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195家,资产总额3568亿元,分别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加762家、2223亿元。2010年,全省汽车整车产量在上年历史性地突破百万辆大关后再上新台阶,达172.3万辆,是“十五”末的3.71倍,占全国的比重达到9.4%,在全国的位次由第5位上升到第1位。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5.5%14.7%21.7%28.8%,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度达到21.4%,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

  (二)结构明显优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省汽车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品种更加丰富,商用车优势得到强化,乘用车发展进入快车道;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0年行业前10位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32.8亿元,占全行业的比重为59.8%;产业区位结构趋于合理,已建成十堰、襄阳、武汉沿汉江沿线,荆州、黄石沿长江沿线两条汽车产业聚集带,其汽车及零部件产品的种类、规模、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配套率均超过全省总量的90%,其节点城市武汉乘用车制造基地、十堰中重型商用车制造基地、襄阳轻型汽车和发动机制造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随州被命名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三)投资力度加大,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0亿元,年平均增幅达30.6%,高于全省投资平均增速3.02个百分点。已形成国有、民营、外资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结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二厂项目、东风汽车公司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三阶段扩产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使全省汽车生产能力达到165万辆,汽车发动机产能达到110万台,主要汽车零部件生产配套能力超过130万辆份,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一倍以上。

  (四)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实力不断提升

  行业已建立各类研发机构260多个,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省级研发中心14个。已具备各类载货汽车、特种专用车和基本型乘用车以及绝大部分关键零部件研发能力。专用汽车产品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喷、安全气囊等关键汽车零部件总成领域取得突破,轻量化、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逐步转化为应用,汽车再制造和材料回收利用取得初步成效。共有41种产品被授予“湖北名牌产品”称号,2种产品被授予“中国名牌”称号。

  (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取得突破,产业化发展迅速

  全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武汉市和襄阳市已被列入国家公共服务领域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天然气公交车已实现规模化生产,混合动力客车、场地车等已基本具备批量生产能力,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一批纯电动城市客车和公共服务领域用车列入了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

  全省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汽车零部件发展滞后,相对于整车的发展规模偏小;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不足,自主品牌乘用车面临较大市场压力;三是国际化水平较低,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相对较弱。

  二、形势分析

  (一)国内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为汽车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的历史阶段,工业发展的支撑条件没有改变。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战略,将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稳步提高的居民收入将促进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投资增长及城市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国际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将逐步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国汽车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年需求量平均增速可达10-15%。到“十二五”期末,全国汽车产销将突破2500万辆,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将提高至35%左右,汽车行业前四家集中度将从现在59%上升到65%左右。

  (二)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汽车产业提供新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工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和支柱地位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汽车产业是全省工业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战略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为全省汽车产业提供了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武汉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圈一带”战略以及产业资本双向转移加快等必将进一步推动全省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世界汽车产业竞争更趋激烈

  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国际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汽车产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动力,是新一轮经济竞争的热点和重点。今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将主要表现在:一是国际汽车市场环境变化给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寻求国际化发展增加难度,这种趋势短期内还难以扭转,但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回暖,海外市场仍将充满机遇。二是跨国汽车公司为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更加重视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将会通过加大投入,增强竞争力来抢占先机。三是全球传统能源汽车产业的日益趋同,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四)产业政策取向将影响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行业竞争格局

  国家未来汽车产业政策取向节能环保和兼并重组,这将对汽车产品结构调整方向和行业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国际外部环境要求中国承担更多排放责任的压力增大,中国排放法规将越来越严格,这将促进汽车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升级换代产品,推动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二是不断推出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将会极大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家工信部将通过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修订《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进入提速发展阶段。三是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和鼓励汽车产业重组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将推动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这些都将对中国汽车产业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全方位满足市场需求为依托,优先发展乘用车,重点支持自主品牌轿车,巩固商用车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大力提升专用汽车,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突破性发展关键汽车零部件,积极引导现代汽车服务业发展,全面促进全省汽车产业快速度、大规模、高水平、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壮大产业规模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大力增加汽车总量,又要大力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搞好资源整合,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两化”融合。在发展总量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升级。

  2、坚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与大力发展传统汽车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大力完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和市场体系,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又要大力提升传统汽车技术水平,扩大节能、环保、安全技术在传统汽车上的应用,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3、坚持做强整车与大力提升专用汽车、重点发展零部件相结合。既要以整车为龙头,继续保持发展优势,又要努力使专用汽车技术显著提升,更要使汽车零部件开发与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鼓励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战略,又要在巩固汽车产业对外合资合作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多层次、多渠道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外资不断扩大投入,鼓励企业不断开拓海外市场。

  (三)主要目标

  1、总量目标。“十二五”末,力争全省汽车产能达到350万辆左右,汽车产销320万辆左右,汽车产量排名国内前3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10%,主要汽车零部件生产配套能力明显提升。全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5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00亿元,分别年均增长18%左右,实现经济效益指标稳步增长。

  2、企业培育目标。将东风汽车公司打造为主营业务收入过5000亿元的特大型汽车集团,着力培育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左右企业1家、500亿元以上企业2家、300亿元以上企业5家、100亿元以上企业7家,以及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影响的汽车和零部件企业集团。

  3、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目标。建成3个国家级和25个以上省级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创建10个中国驰名商标。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关键零部件开发能力、制造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掌控新能源汽车核心资源,建立技术优势,新能源汽车研发居国内领先水平,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新能源汽车销量占自主品牌销售总量的20%左右,“一主两副”城市主城区实现公交车80%实现新能源化

  5、“两化”融合目标。促进智能化协同设计生产,实现柔性化制造。大型企业形成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产品创新系统,以计算机控制为核心的制造自动化系统,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系统,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85%以上。

  6、节能减排目标。大力推广绿色制造和再制造技术的应用,力争使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降低16%,污染物排放降低20%。

  (四)发展重点

  1、乘用车。按照小型化、低油耗发展方向,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着力发展小排量和中高级乘用车,突破性发展自主品牌轿车。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形成整车匹配、车身开发、动力总成研发能力;形成基于平台的整车改型、底盘总成研发能力。依托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用车公司,重点发展东风雪铁龙、东风标志系列中高级轿车,东风本田思域、CR-V、思铂睿产品,东风天赖,东风自主品牌汽车等产品,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阵容,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产销规模。

  2、商用车。围绕高端化、专业化、低碳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快商用车产品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总成和战略资源掌控,不断扩大基本车型平台优势,丰富品种,占领细分市场。重点发展适应高等级公路需要的大功率牵引车、重型专用车及专用车底盘,开发、生产适合城市和农村不同使用条件的轻型、微型客货车;加快开发生产绿色环保公交汽车、城市低地板公交客车,以及适应城际和旅游需要的中高档客车及客车底盘等。继续保持中重型卡车国内第一,轻型卡车国内第二的市场领先优势。

  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坚持绿色、环保、节能的总体方针,丰富新能源汽车品种,支持发展清洁燃料汽车,全方位满足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电动汽车在已有混合动力车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完善混合动力商用车、微混/中混混合动力轿车;重点研发纯电动汽车、插电式电动汽车;跟踪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加大技术储备;以“一主两副”城市为主,推动城市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电动专用车和封闭区域场地车发展

  4、专用汽车。以多元化、轻量化为主攻方向,拓宽品种系列,在巩固现有优势专用汽车产品的基础上,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专用汽车产品比重,规模化发展一批专用车逐步形成并保持“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开发一代”的产品结构开发体系和产品多元化、系列化的发展格局。鼓励开发各种新能源专用汽车产品,提高专用汽车底盘和专用装置研发制造水平,大范围推广应用一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产品轻量化水平,鼓励材料可回收利用。加快专用车生产技术改造,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在支持自卸车、罐式车、城市环卫车等产品提高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医疗救护和医疗垃圾运输处理、电力通信应急和保障、城市公共服务和指挥、高等级公路运输和养护、机场专用等专用汽车产品,以及大型油田、沙漠、矿山、国防等专用的特种车辆。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鼓励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5、关键汽车零部件。按照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创名牌的指导思想,整合汽车零部件资源,提高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逐步实现与整车生产企业的同步研发、同步生产、同步模块化供货,提高配套能力,融入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积极发展零部件绿色再制造。积极探索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以及零部件企业之间的新型合作模式,通过兼并重组建立新型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厂家合作关系及产业联盟。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联合进行技术研发,鼓励优势零部件企业有效整合资源,实现产业链延伸和重组,加快掌握零部件核心技术,提高核心零部件产品的竞争力。支持先进发动机总成、燃油供给系统、变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安全系统、车身内饰、电气系统、电子控制和信息管理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开发生产,促进高水平汽车模具和精密铸锻件精冲件发展,提高专用汽车零部件和专用装置产品水平,进一步壮大具备模块分装能力的配套企业规模。

  四、区域建设

  (一)建设四大整车制造基地

  1、武汉乘用车制造基地。以乘用车为发展方向,以建设“国内一流乘用车制造基地”为发展目标,不断丰富产品品种,提高产品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神龙、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等企业现有优势,加快神龙第三工厂、东风本田第二工厂、东风自主品牌第二期等一批新项目建设,2015形成汽车综合生产能力170万辆。

  2、十堰商用车制造基地。以重型商用车为发展方向,以建设“世界著名商用车制造基地”为发展目标,瞄准世界一流产品技术,打造一流品牌。充分发挥东风有限商用车公司、东风实业公司等企业现有优势,加快东风商用车新建重型车、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和三环汽车工业园等一批新项目建设,2015年形成汽车综合生产能力100万辆。

  3、襄阳轻型商用车及中高档轿车制造基地。以轻型商用车和中高档轿车为发展方向,以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汽车制造基地”为发展目标,加大市场开拓,加大技术创新,加快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有限襄阳轿车基地扩建等一批新项目建设,2015形成汽车综合生产能力80万辆。

  4、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基地。以专用汽车为发展方向,以全面繁荣“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为发展目标,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提升制造能力,发挥专用汽车产业聚集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省内外专用汽车资源转移2015形成专用汽车综合生产能力28万辆以上。

  (二)培育三大汽车零部件聚集区

  1、武汉及周边城市汽车零部件 “环状”聚集区。以为乘用车配套的高端零部件为发展方向,以打造“国内核心汽车零部件聚集区”为目标,充分发挥“8+1”城市圈的区位优势,依托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等汽车零部件园区,辐射汉阳区、汉南区、蔡甸区、东西湖区,以及仙、黄冈等市,加快东风本田和东风自主品牌发动机等一批零部件项目和重点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力争2015年实现产值1500亿元。

  2、“十襄随”汽车零部件“带状”聚集区。以为重中型商用车、专用汽车和发动机配套总成零部件为发展方向,以打造“国内重要汽车零部件聚集区”为目标,充分发挥襄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汽车工业园、丹江、谷城、阳等特色零部件产业群优势,以及东风汽车公司零部件产业优势,加快轿车自动变速器、重型车及专用车车身、车桥等关键总成等一批零部件项目和重点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力争2015年实现产值1200亿元。

  3、“荆荆宜”汽车零部件“三角状”聚集区。以外向型和特色零部件为发展方向,以打造“省内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和聚集区”为目标,充分发挥荆州、荆门、宜昌等地现有汽车零部件产业优势和一批外向型汽车零部件企业海外市场优势,加快汽车转向器空调一批零部件项目和重点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力争2015年实现产值300亿元。

  五、主要任务

  (一)加快企业自主创新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提升产业竞争力,适应产业竞争国际化、市场需求多样化、产品更新高速化、社会发展信息化要求。加强汽车及零部件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的研发,以电子技术和新材料应用为主攻方向,提升机械类零部件技术水平,提高机电类零部件研发能力,掌握电子类零部件核心技术。紧紧围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要素的整合和技术的提成,实施研发和产业化工程,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跨越式发展。

  2、加快自主创新平台建设。着力自主创新体系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建立分工明确、相互支撑的研发体制,形成贴近市场、充满活力、运转高效的强大技术创新体系。以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动力等高新技术为基础,加强中小企业技术支撑体系和共性技术平台、汽车及零部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体的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产学研平台和产业联盟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积极开拓汽车产业研发、制造、管理、销售全过程与信息化的融合渠道,提高信息同步工程应用能力,逐步构建各种数据管理平台和虚拟制造数据平台,形成企业统一信息管理系统。

  3、大力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用人机制,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形成敢于创新、勤于思考和善于应用创新成果的工作氛围。充分利用现有先进技术存量,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人才素质,力争在产品开发基础数据库建设、汽车产品开发技术研究、燃油汽车环保节能技术研究及产品化工程、新能源汽车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工程、电子控制技术研究和应用、环保与轻量化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等关键领域建立有层次的研发人才梯队。

  (二)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1、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的要求,大力推进行业内企业联合、兼并、重组。鼓励汽车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跨所有制整合、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鼓励汽车行业企业进行上下游产业的兼并重组,通过发展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组建企业联盟、与国外优势汽车企业合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自主品牌、核心竞争能力的大型集团企业,形成一批具有系统开发、模块化配套能力的零部件企业集团,推动整车与零部件产业紧密关联的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企业,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和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企业。

  2、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汽车零部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在巩固现有优势产品的基础上,着力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注重发展专用、专利技术,形成汽车产品与发动机等重要动力总成、零部件的同步研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以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规模为核心,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3、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结合我省汽车产业实际,大力支持武汉、十堰、襄阳、荆州、随州等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群化发展要求,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做大做强乘用车、专用汽车、发动机、车桥、转向器等产业集群;整合产品、信息链、技术服务链,加快车身、变速箱、车架、轴承、汽车模具等有比较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鼓励和支持集群企业并购、重组和联盟,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区域环境、地域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总量和规模。促进上下游产业有效融合,形成设计、研发、生产、配套、营销、物流等相互促进发展的汽车产业集群。

  (三)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1、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积极构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关键零部件研发体系。重点突破动力电池技术瓶颈,加快整车电子控制和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系统等自主核心技术发展,掌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总成及核心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性和可靠性,形成整车与关键部件一体化开发格局。

  2、大力促进武汉、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以电动汽车为重点发展方向,加快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加快新能源轿车和公交车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试点和示范运营,大幅度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加快充电设备发展和充电站建设。加快襄阳市新能源汽车研发集成、制造集成、示范运营三大中心建设,加快打造研发、信息、人才、营销、服务五大网络,加快构建支撑机制、市场机制、产学研互动机制、激励机制、风险机制,完善与发展“二纵三横”(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整车、车载能源、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的产业格局。

  3、全力支持东风汽车公司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积极支持神龙公司、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公司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改造和新项目建设,形成新能源汽车批量生产能力。支持东风公司采取合作、参股、控股方式形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自主核心技术和关键总成核心技术掌控,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人才和知识产权战略。

  (四)升级企业国际化战略

  1、提升企业国际化能力。坚持引进资金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并举,大力引进有利于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产业配套能力的产品和项目。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增强核心关键技术、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技术的掌控能力。加强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选择市场先易后难,先进入新兴市场,等时机成熟后再进入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提高国际化水平。

  2、支持企业跨国经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载体,以发展中国家为重点,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跨国经营。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推广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在境外应用。大力支持省内有实力企业跨国投资和国际并购,通过在外注册商标、收购等方式,培育国际品牌。加强企业和产品国际认证合作,积极探索新合作模式,推动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3、优化零部件出口结构。大力推进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完善零部件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产品认证、检验检测、人员培训公共服务平台,鼓励零部件企业开拓境外市场,帮助零部件企业进入全球采购体系,促进我省零部件出口,形成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鼓励零部件企业从生产单一机械类产品逐步成为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由“全”到“专”转变,注重打造产品品牌国际知名度。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促进省内零部件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贸易结构、企业结构和售后服务主体结构适应国际化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整合全省现有各项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相关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其杠杆、引作用,促全省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专项重点用于推进产业化发展,支持东风汽车公司建立汽车金融公司,发展汽车消费信贷落实省政府出台的《加快全省专用汽车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专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落实好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实施细则》。加大地方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购车、营运和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力度。加大对汽车模具、汽车铸锻件基础产品和基础工艺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金通过参股或债权等多种方式投资汽车产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汽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充分发挥现有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功能。

  (二)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汽车生产性物流、汽车交易及售后服务、汽车租赁汽车保险、消费信贷、停车服务和报废回收等服务业,引导汽车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搭建企业与国内外汽车产业信息交流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资源、供应链、客户资源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全球化采购中的作用。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交易行为,简化二手车交易手续,降低交易成本,加快建设省内中心城市高标准二手车示范交易中心,促进二手车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快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管理效率和水平。重视市区停车场规划建设,制定合理的建筑物配建停车标准,鼓励兴建立体停车场,新建住宅小区、写字楼和公共设施等按比例同步规划建设停车位。

  (三)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

  大力支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全力支持东风汽车公司的发展,继续为东风公司创造良好的省内销售环境,帮助东风公司与省内重大工程、物流项目和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整顿汽车消费市场,维护品牌形象。加大东风公司等龙头企业省内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加大省财税支持力度,支持和配合东风公司等龙头企业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支持东风公司等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支持东风公司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鼓励省内优势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发展,提高为龙头企业配套能力,增加配套份额。

  (四)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市场秩序

  按照《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严格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的管理,加强生产一致性的监督检查。严格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妥善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企业生产资质等遗留问题。不断完善政府调控方式和手段,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同时,通过制定企业信息公示和优势、劣势企业评价制度,建立汽车企业退出机制。

  附件:1“十一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十二五”发展预测

  2“十二五”规划布局图

  3“十二五”重点培育的企业

  4、“十二五”重点发展的零部件产业区 

  湖北省汽车行业“十一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十二五”发展预测表

主要指标

  计算单位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十一五”年均增长(%

  2015年预计

  “十二五”年均递增(%

  规模以上企业数

  

  433

  512

  649

  749

  1014

  1195

  22.5

  2403

  15

  总资产

  亿元

  1345

  1531

  1800

  1910

  2625

  3568

  21.6

  8800

  20

  工业总产值

  亿元

  799.2

  1128

  1482

  1760

  2263

  3513

  34.5

  8700

  20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950.5

  1166

  1389

  1670

  2135

  3067

  26.4

  7000

  18

  工业增加值

  亿元

  236.9

  355

  439

  541

  678

  951

  32.0

  2150

  18

  利税总额

  亿元

  88.3

  98.5

  134.6

  200.3

  264.5

  480

  40.3

  960

  15

  其中:利润

  亿元

  35.5

  51.3

  72.9

  132.4

  182.9

  348

  57.9

  700

  15

  汽车总计

  万辆

  46.39

  55.53

  77.38

  84.93

  119.67

  172.3

  30.0

  320

  13

  湖北省汽车行业“十二五”重点培育的企业

指标

  家数

  企业名称

  5000亿元

  1

  东风汽车公司

  1000亿元

  1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500亿元

  2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十堰地区)

  300亿元

  5

  三环集团、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风神襄樊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东风乘用车有限公司

  100亿元

  7

  三江航天集团、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东风实业有限公司、东风鸿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恒天汽车有限公司、中兴汽车(宜昌)有限公司

  湖北省汽车行业“十二五”重点发展的零部件聚集区

零部件聚集区

  区内重点零部件产业群

  武汉及周边汽车零部件“环状”聚集区

  武汉开发区轿车零部件产业群、武汉轿车模具产业群、蔡甸和汉南零部件产业群、东湖高新开发区汽车电子零部件产业群、孝感市重型特种越野车零部件产业群、仙桃市零部件产业群、麻城市汽车配件产业集群

  “十襄随”汽车零部件“带状”聚集区

十堰市:茅箭商用车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张湾商用车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十堰市商用车模具产业群、丹江口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襄樊市:汽车轴承产业集群、发动机零部件产业群、节能与新能源总成部件产业群、枣阳市汽车摩擦密封材料产业集群、谷城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随州市:汽车铸造件产业群、专用车部件产业         集群

  “荆荆宜”汽车零部件“三角状”聚集区

荆州市:高端零部件产业集群、公安县底盘零部件产业集群、荆州石油特车部件产业群

      荆门市:特色零部件产业群

      宜昌市:皮卡和SUV零部件产业群

查看中商资质>>工程咨询甲级专业

机械 电子 农业 有色冶金 建筑 建筑材料
钢铁 纺织 化纤 轻工 石油天油气 综合经济
火电 通信信息 石化 化工 医药 水程工程
他(旅游工程、商务粮) 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
市政公用工程(市政交通、给排水、燃气动力、环境卫生)

更多>>中商的优势

更多>>典型案例

机械行业 电子行业 医药行业 石油天油气 能源行业
化工行业 轻工行业 纺织行业 化纤行业 有色冶金行业
生态环保行业 建筑行业 农业行业 建筑材料行业 钢铁行业
物流行业 市政工程项目 旅游项目 通信信息行业 电力行业

400-788-9700

服务时间:7天*24小时

中商咨询集团|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品质保证| 客户评价| 网站声明| 媒体合作| 诚聘英才|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意见反馈

客服电话:0755-25193391 25407713 25407622 25417892 25417815 25950389 25950682 25950392

研究报告咨询:400-666-1917 企业上市IPO咨询:400-788-9689 商业计划书咨询:400-788-9700 可研报告咨询:400-788-9700 产业园区规划咨询:400-788-9689

北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41号嘉泰国际大厦B座13层(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深圳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红荔路1001号银盛大厦7层(团市委办公大楼)

Copyright 2003-2014 askc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商情报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578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242